第0056章 反擊之八字墻(第2/2頁)

這下連老百姓也聽懂了,大老爺果然開始發飆了,這第一刀便砍向了那些告狀的生員!

這富陽縣本就沒有秘密,何況那樣轟動的大事。老百姓都知道十天前,十幾名縣學生員擊鼓告狀,要求知縣召回並懲治下鄉催稅的胥吏。縣老爺不願答應,又不想得罪他們,便欲拖後再說。

誰知這群生員膽大包天,竟包圍了大老爺,迫使他不得不先召回手下,並進行審查。

對於生員們的作為,老百姓是眾說紛紜,有人覺著他們太無法無天了,竟不把縣老爺放在眼裏。但更多的人還是站在他們這邊,畢竟生員們打著‘解黎民倒懸’的旗號,在大家看來,是替老百姓說話的……

現在才知道,原來生員們的舉動,違反了太祖皇帝制定的法律,這讓百姓們好生為難。因為太祖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實在太高太高,老百姓把他的每一句話,都當成金科玉律,絕對不願違背。

但另一方面,因為種種原因,官府已經不再宣講《大誥》好幾年了,百姓們又感到有些陌生。而且考個秀才多難啊,只是替老百姓說了幾句公道話,就要革掉人家的功名,這不是在打擊報復麽?

“韓教諭,那日到衙門告狀的十三名生員,你處置了麽?”當著闔縣百姓的面,魏知縣沉聲問道。

“暫時沒有,”縣學教諭連忙出列道:“主要是縣學無權開革生員,還需上報提學道!”

“需盡快上報,本縣也會行文提學道,對公然違反祖制的生員嚴懲不貸!”魏知縣沉聲道:“並非本縣不仁,實乃祖制難違,且這幫人也罪有應得!就算沒有祖制,本縣也要治他們的罪!”

人群一片嘩然,這也太坦白了吧……

“諸位知道,太祖皇帝為何於百忙中編寫《大誥》,教化官民麽?”魏知縣卻話鋒一轉道:“是發生‘郭桓案’案之後!”

“‘郭桓案’是個什麽樣的案子呢,為什麽會讓太祖皇帝痛下決心,編寫《大誥》呢?諸位聽我細細道來。”魏知縣的目光掃過人群,在幾名糧長身上稍稍停留,方道:“這是一起規模巨大的貪汙窩案,大明朝上至戶部侍郎郭桓,下至小小糧長,沆瀣一氣,朋比為奸,合謀搜刮百姓錢財,貪汙朝廷稅賦!”八字墻有回音功能,使魏知縣的聲音振聾發聵:

“太祖皇帝聽聞有貪官汙吏剝削子民,馬上命人徹查,結果查來查去,有問題的官吏越來越多,涉案數額竟達兩千四百萬石!太祖皇帝眼裏揉不得沙子,一狠心,下令處死了全國三萬貪官、汙吏、壞糧長!”

此言一出,百姓大嘩,殺了三萬多人啊,那還不把全國的官吏和糧長殺光了?

“就是殺光了,才一掃蒙元遺毒,遏制了貪汙腐敗,讓國家政治清明,國力蒸蒸日上,年紀稍大點的,應該都有體會!”魏知縣悠然神往,一副恨不得‘再來一次’的表情道。

“是啊……”四十歲以上的紛紛點頭,緬懷道:“太祖爺時確實沒有貪官汙吏,稅賦也輕得多,日子比現在好過多了。”

“他們是如何貪汙了這麽多錢糧?”也有人好奇問道。

“他們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先說諸位身邊的糧長。《大誥》上說,他們在征收稅糧時,踢斛淋尖、起立名色、肆意加征!其加派的名目花樣繁多,如水腳錢、車腳錢、口食錢、庫子錢、蒲簍錢、竹簍錢、神佛錢等……”

魏知縣沒說完,百姓再次喧嘩,因為這些撈錢的名目,現在又復活了!

“現在為非作歹的又多了,真該請太祖爺重臨,再殺一批貪官汙吏!”百姓們恨恨道。

糧長們恨不得鉆到地縫裏,哪還有臉見人?

“但這只是上不得台面小手段,還有真正的大招數呢!”魏知縣沉聲道:“《大誥》上說,朝廷和地方相勾結,官吏和糧長、裏正相勾結,在黃冊上搗鬼,以達到‘多收少解’的目的!比如洪武十八年的浙西秋糧,應該是四百五十五萬石,但只解赴太倉兩百多萬石,其余的兩百五十五萬石,就被他們私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