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9章 挑動運河天下反(第2/2頁)

漕工造反,運河停運,京師糧價必然飛漲,整個北方人心惶惶,甚至九邊將士都會軍心動搖,運河阻塞又給朝廷調兵遣將帶來極大困擾,精銳邊軍和戚繼光麾下新軍難以快速南下……

對白蓮教來說,這又比元末韓、劉的局面更勝一籌了!

之前種種情況,秦林也明白了:

白蓮教在煽動漕幫的同時,也在離漕運沿線較遠的地方傳言要征第二遍秋糧折色銀,誘發鄉紳和農民對朝廷的不滿,給起事制造有利局面。

另一方面,白蓮教之所以放心把漕銀交給五峰海商,乃是自信很快就會把江南膏腴之地納入囊中,金櫻姬只要想繼續做生意,就不得不乖乖把銀子三七開送回來!

秦林拉著張紫萱飛跑:媽的,白蓮教太狡猾了,但願現在識破奸謀,還不算晚!

……

常州府宜興縣,它以紫砂壺聞名於世,不過宜興人可不靠光幾把紫砂壺吃飯……宜興是江南的產糧大縣,太湖邊上的魚米之鄉。

它和江南運河還有一段距離,相比沿江、沿運河的無錫江陰等地,宜興這個富庶的縣份消息卻相對閉塞,人們夏天在太湖邊搖著扇子吹著涼風,冬天就著紅泥小火爐烹茶,習慣了這種悠閑而自得其樂的生活。

但現在,人們的閑適被傳來的壞消息打破了。

荊南山腳的小村,祠堂外面站著抱孩子的農婦,一群漢子則擠在裏面,朝著正中間坐著的族長七嘴八舌地說話:

“太叔爺,再征一遍錢糧,還得了嗎?交了租子,納了皇糧國稅,咱們每家剩的吃到明年收新谷子,最多還能買點鹽、扯幾尺布;可要是再征一次錢糧,家家戶戶都熬不到開春啦!”

“您老人家倒是說說話呀!”

祠堂內外的鄉民們,不是面有憂色,便是義憤填膺,他們又委屈又氣憤:已經完納的錢糧,官府自己搞丟了,憑什麽再征一遍?這還要不要人活了!

太湖邊上,又是另一番光景。

湖水蕩漾,船兒輕輕搖,湖裏的菱角蓮藕、魚蝦龜鱉養活了成百上千的漁家,這時候好幾十條打魚船泊在了距岸邊二三十丈的地方,老弱婦孺坐在船艙裏,皮膚黝黑的漁夫則站在各家的船頭上說話。

一位身材粗壯的漁夫把船篷拍得嘭嘭響,大聲道:“活不下去了!張老兒搞什麽一條鞭法,偏偏今年魚價低,爺爺賣了多少魚才湊齊那嘮什子的折色銀,還要征第二遍,操,把爺爺這身肉剮下來賣了罷!”

“這不是官逼民反嗎?”有人小聲地議論著。

“反就反!”那粗壯漁夫把手中明晃晃的魚叉一揚,厲聲叫道:“如今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無光,佛母降世,明朝就要亡了,咱們還怕他何來?”

鎮江金壇縣轄區,一處偏遠的小村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白蓮教在這裏迅速的傳播,施符水、替人治病、念經驅邪,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人秘密皈依了無生老母,時至今日全村人都成為了虔誠的信徒。

而今天,很多生面孔的人出現在村中,村民們像親兄弟一樣招待客人,因為這些都是同教的弟兄,從真空家鄉來的朋友,死後,人們也將像兄弟一樣回歸真空家鄉,來處來,去處去,塵歸塵,土歸土,唯光明大現於世間。

白蓮教徒們穿的衣服五花八門,從商客的棉袍,到農夫的短襖,從絲履到草鞋,但他們胸口都統一戴上了紙紮的白蓮花。

人群聚集在村口的空地上,伸長了脖子望著戲台,人人臉色呈現病態的紅色,興奮、激動地期待著什麽。

四名手持寶劍、凈瓶、拂塵、降魔杵的青年教徒,簇擁著一位身材高大、方臉闊口的漢子走上戲台。

“光明普遍皆清凈,常樂寂滅無動詛;彼受歡樂無煩惱,若言有苦無是處。常受快樂光明中,若言有病無是處。如有得住彼國者,究竟普會無憂愁。”

那漢子念著偈語,用手指沾了凈瓶裏的水往下灑去,沾到神水甘露的教徒,登時如癡如醉手舞足蹈。

忽然那漢子從懷中摸出一朵銅蓮花,厲聲高叫:“無生老母,真空家鄉,紅陽已死,白陽現世各位隨我起事,無生老母保佑,身前大功德,死後歸真位!”

底下滾雷般呼應,農夫手裏不再拿著鋤頭,而是各種各樣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