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杠上了(下)(第2/2頁)

“其他國家呢?”

“我們做過一些研究,亞洲國家吃動作片,歐洲不怎麽喜歡,墨西哥、俄羅斯吃愛情片,其他國家不怎麽吃……我們在賣片的時候,很有針對性的做一些部署……”

“你們怎麽研究的?”

“采樣數據,做大數據比對……就跟我們推出《心理罪》一樣,也是經過大數據對比的!”

“大數據?”

……

好,沈夢溪要裝逼了,不對,應該是做預言了:

“大數據是IT行業用語,很多時候,我們做電影都是通過經驗判斷市場,但市場講不好的,通常一個好的故事,不一定能收獲好票房……這個就要運用到數據采樣了!”

“傳統的宣傳模式,打廣告、搶排片這種單一的拉動,很難有效推動觀眾走進影院,怎麽才能精準判斷觀眾對電影感不感興趣,這個是我們最後想打通的鏈條……”

“我做貓眼在線購票,做土豆視頻,就是加碼線上資源投入……”

“當然,我始終堅信,再怎麽互聯網變化、再怎麽互聯網+,好作品、好內容永遠是王道。如果拍不出好電影、拍不出好的作品,就是把互聯網吹得再牛,也沒有人去看!”

“我在這邊先做個預言,最多兩年時間,互聯網肯定要進駐內容生產,到時候肯定出現一堆新詞,什麽大數據預測票房、大數據決定電影,那是說給資本聽得,咱們自己人聽聽就行,千萬別相信!”

“你為什麽篤定互聯網會做內容?”

“這就是互聯網邊界論,影視產業屬於產業鏈上遊,不做上遊,只做下遊,不符合邊界論,而且中國電影市場這塊蛋糕正在推大,我估計最多五年,電影票房產值就能突破五百億,帶動的相關產業可以達到萬億規模……”

全場進入沈夢溪裝逼時間,黃忠軍有點不爽:“我不同意,電影這塊產值還是太小了,而且,即便你說的是對的,這五百億裏面有一大半是好萊塢的電影;所以,我們要向外看,我們華宜會成立一家北美的獨立公司,希望能夠觸達好萊塢並融入好萊塢,借船出海……”

沈夢溪翻了翻白眼,真的在台上翻白眼了……

“沈總有什麽想說的?”

“我就覺得融入好萊塢挺可笑的……我要是想融入好萊塢,直接把布倫屋、S工作室改個名字就行了,誰都知道這倆公司是我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