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救我!(第2/2頁)

“拿好萊塢入侵說事的,都不是理由。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在遭到好萊塢的入侵,就連一向只看法國本土電影的法國,好萊塢都打開了市場。這並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

“中國電影應該知道我們觀眾需要看的是什麽,現在是市場主導的年代。你自己質量低,沒有賣相,反倒怪市場?好萊塢的電影你反抗他幹什麽?幹脆閉關鎖國好不好?”

“咱們不說遠的,六一節那一天,就有9部電影在我的影城上映。我這裏總共就10個廳。就算是每部電影排一個廳,一天我又能排幾場?而且都是新片,大部分他們自己都沒做過宣傳的,觀眾來買票,人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麽電影。比起來,《復仇者聯盟》、《黑衣人》的名氣多響亮啊,觀眾點名要買《黑衣人》的票,難道你要我們告訴觀眾,別看《黑衣人》了,你是中國人,你該支持國產電影……”

“很多國產電影,並不是我們不想安排,而是其題材和內容實在太爛,觀眾根本就不買賬!”

“爛到什麽程度?就爛到我去看片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上面有政策安排的,國產電影票房占到45%以上,我們能返稅的,如果國產電影能看,我們會給外國電影排片?”

王曉帥又開口了:“所以,我覺得應該組建藝術院線!這類院線應該由國家來進行補貼!”

剛才說話的院線經理繼續開噴:“憑什麽呢?如果是由政府來出資補貼,那麽政府本身是代表廣大人民的,補貼的東西也得是代表廣泛的群體需要,而第六代導演的作品,大多是從很私人的角度出發的一種直觀感受式的電影,比如賈章柯的小鎮情節,王曉帥的三線情結,這些東西只屬於他們私人,能找到投資方拍出來,那是他們認同這些導演的觀點,而在觀眾角度來看,既然商業院線得不到票房,那就證明了能夠與其產生共鳴的人太少了,所以,如果建立藝術院線只是放映這樣的電影,那不就是等於拿多數納稅人的錢,為極少數人的願望服務嗎?”

“還有,少拿審查說事,大眾喜歡的電影跟審查沒多大關系,《傷心者》賣了3.7億,《假如愛有天意》賣了3.9億,這兩電影跟審查有關嗎?”

“連個爆米花電影也拍不出來,卻想著拍些反應現實的電影,拉倒吧你~就算沒有審查制度,中國絕大多數導演拍出的電影也沒人看!天天罵制度有個鳥用,自己不努力怪誰?”

臥槽!

沈夢溪驚呆了。

這院線經理有前途啊。

直接開懟……

一個人把三個導演懟的不說話了!

王曉帥病急亂投醫,哀怨的看了下沈夢溪,眼神裏透露兩個字: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