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不要埋怨觀眾(下)(第2/2頁)

無腦開個炮:《爸爸去哪兒》這種電影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就是比《闖入者》高!

至於現階段的觀眾愛看好萊塢……

其實就是圖個新鮮,再等一兩年,有了一定的觀影閱歷了,你花錢請他去看《超級戰艦》,他都不一定願意——老子兩個小時時間不值錢嗎?

埋怨觀眾的電影人是走不遠的。

就跟鄧朝似的,《惡棍天使》上映後,面對潮水般的差評,第一反應仍然不是思考是否是創作出了問題,而是思考“是不是觀影人群出現了問題”,在采訪中說,年輕人喜歡“大笑”,中老年觀眾喜歡“微笑”,說什麽《惡棍天使》的觀影人群實際上有很強的年齡限制,主要是針對27歲及以下年齡層的觀眾……

這跟馮曉剛罵觀眾垃圾,跟陳楷哥故步自封,陶醉在自己的作品裏有啥區別?

……

郭凡還是有點心氣不順……

也正常,為了《傷心者》,他真的費勁了心思,150年後的未來世界,如何打造,他找了很多著名建築設計師討論,然後在跟特效商定,定稿……

不能照搬好萊塢電影的未來世界,美學系統不一樣,我們的電影美學延續的是蘇聯美學。

蘇聯式美學重要特征很難用一個次概括,但你看到一棟建築,就是知道這玩意是蘇聯式建築——整潔、效率、進步、打破舊秩序。

這個過程持續了半年時間,然後才正式拍攝。

可謂嘔心瀝血……

如果觀眾已開始就不買賬,他可能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哪裏出錯了,但現在,觀眾最開始挺滿意的,因為好萊塢大片的狙擊,造成票房沒達到預期……

就很憋屈。

沈夢溪笑著安慰他:“別生氣了,市場這種東西講求的是平衡,這麽跟你說,如果你下一部電影能有《傷心者》的水準,票房至少10億起步!”

“……為什麽這麽說?”

“補償心理唄……就好像一個明星總拍爛片,突然演了一部好電影,觀眾一樣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