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形勢就是這樣!(第2/2頁)

小姐姐從加拿大飛回國內。

為什麽是加拿大?

因為《猩球崛起》實拍場景基本都在加拿大的溫哥華。

二十世紀福克斯之所以選擇溫哥華取景,並不是因為環境優美,就是因為退稅。

溫哥華給好萊塢大制作的退稅高達40%……

制片廠肯定願意到那邊取景,至於導演的意見,不重要,即便是大導演,制片廠多給你兩個星期的周期或者多給你錢,也就同意了!

沈夢溪在看票房,《洛杉磯之戰》首日票房2300萬,擠掉了《幸運鑰匙》,拿下了單日票房冠軍……

《幸運鑰匙》單日票房降到了1400萬……

還不錯,但是沈夢溪挺無語的!

就《洛杉磯之戰》這種美軍主旋律電影憑什麽能在中國5000多塊銀幕上映?

有人給差評,說劇情太單薄,就有一堆人說‘這樣一部爽片,你居然還要找內核?’

沒找內核,就只是說電影劇情太單薄!

這都不行嗎?

憑什麽美國大片就有優待?

就《洛杉磯之戰》這種破電影,95年的《獨立日》就尼瑪這種套路,15年過去了,還踏馬這種套路……

結尾,又是一個英雄挽救了地球……

《洛杉磯之戰》不算典型的好萊塢戰爭片,最多算一部無腦爽片!

什麽叫典型的好萊塢戰爭片——《拆彈部隊》、《孤獨的幸存者》、《前哨》就很典型。

具體分析一下:好萊塢戰爭電影越來越晦澀,導演把重心放在塑造人物的復雜而非戰爭本身上,不缺相互理解的好人和壞人,卻少了鮮明的正邪對立和報應,有意無意間削弱了戰爭的正義性。

為什麽?

因為創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戰爭的行為是不是正義的!

反應在觀眾的體驗上,就是復雜的敘事讓人厭煩,來自正義戰勝邪惡的代入感和暢快體驗被打斷了。

很正常,國與國的對立加劇,各國站隊在所難免。

這就讓不同國家的觀眾越來越難以接受異國的英雄形象,就像中國的觀眾會越來越不買美國主旋律的帳。

所以,《戰狼2》、《紅海行動》在國內大受歡迎了!

但這些是五年甚至七年之後的事情,現如今好萊塢大片,甭管口碑好不好,一旦在國內上映,排片至少30%起步,首周末就能刷走一個億以上的票房……

因為有觀眾。

觀眾就是願意看這類片子。

院線不可能砍排片,人家上座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