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發飆的導演……(第2/2頁)

說明很符合香港觀眾的口味!

沈夢溪改了一下,但他也沒什麽好的創意——原版的《葉問2》已經很好了。

無論在結構,劇作還是場口的設計上,它因襲的東西確實有太多是業已成功的經驗……

結尾用擂台戲來做高潮,新鮮度肯定不夠。

但你能怎麽改?

其實擂台戲不只是《葉問》的問題,而是動作電影此類場口設計濫觴已久,實難創新!

只有在擂台上打架才是合法的,也能體現主角的戰鬥力……

……

21號,上影節開幕……

沈夢溪懶得去,他寧願在家吹空調,也不想去上海。

然後,王曉帥導演發神經了,在論壇上,忽然對著路導演、寧昊等人狠批:“他們一窩蜂去拍商業片,就愉快嗎?信念都倒掉了,人不可能愉快?他們一定特別羨慕我,我可以決定自己作品。我剛才和寧昊說,你現在壓力最大,下一部作品票房不過億就是失敗。”

你批評沒什麽沒問題,但你憑什麽認為藝術片就高貴?

還說什麽‘有人說藝術片都不需要扶持了,那我就在藝術片死掉之前做點善事。’

感覺他腦子進水了,還自我表彰自己‘我做電影人18年以來,因為堅持夢想和信念才一直不拍商業片。’

所以,別人票房好就把中國電影禍害了?

“你說的這個我跟夢溪聊過,”寧昊直接回懟了一句:“部分打著文藝片導演的那波人,既要在審美上鄙視商業片觀眾,又要在影片質量上碾壓商業片、還想票房並駕齊驅……怎麽什麽好事都讓你們占盡了?”

王曉帥又道:“但是電影本身也需要保護,保護一下文藝電影、藝術電影,可能一兩部電影不掙錢,沒關系,這其實也是做了大善事。我希望你能告訴一下夢溪,多投兩部文藝片!”

寧昊實在憋不住了:“他自己拍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就是文藝片,還拿了戛納評審團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