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暢銷作家的日常(第2/2頁)

“我寫《鬼吹燈》,主要是看了《國家寶藏》、《木乃伊》、《奪寶奇兵》之後產生的興趣,《鬼吹燈》第一序列總共八部,單元劇形式,無論是角色人設還是文風的寫實,都是沖著影視劇改編來的!”

“所以,我的主角是三十幾歲的中年人,因為這樣,演員選擇範圍才更廣一點……”

“還有,主角胡八一解放軍出身,下墓取寶為了接濟亡故戰友的家屬,雖然不合法理,但是合乎人情,最關鍵他還幾乎沒從墓裏帶出來什麽值錢的東西……”

“八部作品,除了《雲南蟲谷》是單純的盜墓、冒險,其余幾部都跟當地的傳說有關系……”

張教授問沈夢溪:“我比較好奇,沈作家書裏的東西都是從哪查的資料?”

“我是西安人,從小走街串巷,認識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就有倒鬥的……所以,對這行有點了解,至於風水這類東西,我家有親戚是做期貨的,要開礦,山裏有沒有礦,礦主找地質勘探隊去山裏調查,還要從廣州請當年給人看風水看陰陽宅的老先生,來看看風水。這幫老先生都說自己是什麽天師的多少代傳人,他們講山的形勢,風水格局,跟他們打了幾回交道,挺感興趣的,於是看了不少關於風水的書籍……”

“我以前就對考古感興趣,看過張子恒教授的《中國考古學通論》,也讀過王宏鈞教授的《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但我的文化課水平有限,於是就去考了北電的文學系……”

三人聊的很暢快,一點也不像劍拔弩張的現場,反倒一派和諧……

這……跟想象中的一點也不一樣!

好在觀眾提問環節,有觀眾直接質疑:“年初,有兩位犯罪嫌疑人因為沉迷於《鬼吹燈》小說,鋌而走險,前往盜墓,你對這事怎麽看?”

沈夢溪正要回答,她又接著懟:“《收獲》雜志的副主編嚴凱老師說了,以恐怖獵奇豪取不義之財為噱頭的文學新形式大有蔓延到主流媒體之勢。一個完整的法治國家、文明社會,不應該讓其蔓延。應該抵制盜墓小說,任何慫恿盜墓行為的人都應該受到道義跟法醫的譴責!你怎麽看待他這種觀點?”

“我……”

還沒完,她又接著問:“大多數社會成員對盜墓的危害估計不足,這會對我國的歷史文化造成缺失,對墓葬文化進行破壞。這是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載體造成嚴重的破壞跟傷害,《鬼吹燈》就有一種教唆作用!”

“美國在2005年通過的《反低俗法案》,如果《鬼吹燈》在美國發售,你覺得會怎麽樣?”

一連串的問題,搞得陳為鴻不得不打斷她:“你讓沈先生回答一下,你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