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創作環境(第2/2頁)

甭聽公眾號瞎掰,什麽小時候窮才吃,她就是愛吃。

待到了倉庫,眾人下車。

制片主任姓錢,藝術中心的員工,參與過《便衣警察》和胡同,被請來幫忙。他叫過司機,叮囑道:“估摸下午回去,你自由活動,兩點過來接。”

“那晌午飯呢?”

“自己解決。”

“給報銷麽?”

“嘖!不談好了麽?一月五百塊錢,油錢另算,別的不管。”

“哦哦,記著咧記著咧。”司機去了。

那邊廂,眾人進了倉庫,也就是本劇的內景棚。

嘩啷一開門,燈一亮,陣陣驚嘆。

主體是兩座青樓,一座唐代,一座宋代。唐代單層,“回”字形結構,四周曲廊,連著一個個單間,正中一個用木頭搭的台子。

整體風格大氣開放,色彩華麗。

宋代是兩層,二樓雅座,中央也是場地。連著樓梯上去,一個半空的台子,再上去才是二樓。

面積小,風格繁復,有明顯的層次感。

許老師開始講課,道:“李娃是平康坊的妓女。長安施行裏坊制,平康坊是當時最具盛名的煙花之地。

集中在北裏,也就是北門這塊。

分三曲,曲是小巷的意思。南曲、中曲皆是優妓,來往的是官宦士人、文人墨客。北曲臨路店小,來往的是尋常百姓,姑娘凈是逃田的無籍戶。

鄭生家境富裕,趕考舉子,自然去南曲、中曲。

這個景,是我們改良後的作品。大妓館還有閣樓、庭院,屬於外景,我們去蘇州拍。

其實若非條件有限,我真想把整座坊搭出來,讓觀眾看看什麽叫大唐的平康坊。”

“……”

眾人學了十余天,正在融入這個獨特的創作環境。

此刻一聽,不禁也心生向往。

這年頭哪有橫店啊,就央視蓋了幾個影視城,拍古裝劇費勁。許非只覺差強人意,拍拍手:“門關上,燈亮起來。”

今天是來拍宣傳片的。

轟隆大門一關,四周暗光亮起,頓如黑夜。劇組人員一個個點上燈籠,正經的燭火紅燈,可不是燈泡。

刹時間,一點點紅,光影搖曳,墜在了唐宋裏。

“……”

十幾個年輕人靜立呆視,似連呼吸都已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