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退耕還林

有了鉛筆這東西之後,本公子書寫和繪畫就更加的便利了,最主要是便於打草稿,還有價格相當的偏宜,並且能在白紙上進行擦寫,所以,現如今曲江書院和渭南希望義學的學生們也都是人手一支,當然,咱們民族的毛筆和書法自然是不能丟掉的。

比如現在,鉛筆在我的手中飛快的勾勒著,不大一會的功夫,在二位王爺的跟前,一幅後世關中地區那種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出長條狀塬的的的型演變圖。“這……俊哥兒您是說百年之後,咱們沃野千裏的關中平原就會變成這個模樣?”

“如果照著前些年那種毫無節制的開墾,咱們大唐的關中地區,肯定要大變樣,我這幅圖,雖說或許誇張了,可是,並不代表就不會發生。而且不光是關中,怕是大河下遊之地,也在百來年之後,變得連連災禍……”我沉聲道。是的,我來了,我存在,我改變,能夠做到的,我盡量去做,及我所能,盡一個從千多年之後的未來、熟知歷史後果的穿越者的義務和責任。

“難道俊哥兒您一直要求土地置換,盡量的將關中等人口密集區的人口遷往其他地域,向我父皇請求禁止在關中新墾良田,都是為了這事不成?”李治的表情也變得凝重了起來。

我這一次沒有再說話,這個時候,早在邊上聽得真切的諸位官吏也都擠了過來。七嘴八舌地詢問到底是什麽事情讓我們這樣。

我只能把自己所理解的什麽叫水土流失及其形成和其危害的長遠性一五一十地告訴在場的這數十名官吏。

大唐關中平原位於黃土高原之上,黃土顆粒細小,質的疏松,結構松散容易遭流水溶解,很容易受侵蝕和崩塌,助長了水土流失。二是直秦漢以來,關中平原的人口一直在迅速增長,而無節制的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

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顯著下降,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越是減產,人們就越要多開墾荒的:越多墾荒。水土流失就更嚴重。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另外,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更助長了溝壑擴展。加速水土流失。溝谷溯源侵蝕加劇。相應的谷坡又不斷的擴展,於是溝間的日益破碎,與人類活動,特別是濫墾濫伐,破壞天然植被等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

可惜,這一群在這裏辦公的數十名官吏和備選官吏大多都是一副半信半疑的表情,難道本公子還能拿話來忽悠你們不成?我心中著惱,不過表面上不動聲色:“本官也知道,光憑嘴巴子說說,肯定諸位不會相信。雖說我手裏邊的這些數據就是證據。不過,我還能找出更多的證據來證明咱們關中平原正處於一種不穩定的危險時期。房成!”

為了證明咱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依據的,當即就讓房成去我在渭南的家裏去拿我平時收集到的書籍。咱有個習慣,那就是用來查什麽資料的都會寫出標題貼在書櫃上,把書冊放在一塊,便於查找。很快,房成抱著一堆書冊。

我直接就一本一本地遞給眼前的這些官吏,一面憑著平時的記憶言道:“諸位請看,這本《禹貢》、《山海經·北山經》和《漢書·地理志》上邊皆有記載,當時黃河下遊流經河北平原,在渤海灣西岸入海,因兩岸未築堤防,河道極不穩定。據文獻記載,黃河曾往返更叠多次……諸位知道這是什麽原因嗎?就是因為河水裏攜帶的泥沙郁積了大河原本的河道,使得大河不得不徘徊改道,又或者是多股分流。”

一本又一本的書冊被我打開來翻到有明確記載的地方,遞給身邊的每一位官吏,崔仁師、王方翼、狄仁傑,我嘴裏不停的繼續闡述和描繪著我所知道的一切。這些都是書上有記載的,咱可沒有吹牛,甚至史書上都有載,這更證明了我話的準確性。

“……從西漢末年,河南之的浚縣的河道跟河水皆高於平地,顯然已成懸河。這是秦漢以來黃河中遊的區水土流失加劇的結果。而王莽之時黃河在魏郡元城以東決口,河水一直泛濫至清河郡以東數郡。當時,王莽因為河決東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墳不受威脅,就不主張堵口,聽認水災延續了近六十年,從而造成黃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東漢開始之後,大量遊牧民族入居黃河中遊,退耕還牧,次生草原和灌木叢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對減弱。東漢之時,在王景的治理之下,對西漢末漫流的河水進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條新的河道。

不過,這並不代表這條養育了中華民族祖先的河流就已經平靜了。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水土的流失依舊嚴重,雖然這幾年以來,由於煤炭的使用,極大的減少了關中地區對於樹木的濫砍濫伐,加上土地置換的大力推行,使得這幾年來,關中道的人口業已變成了負增長,也就是說,關中道的人口這幾年來一直是在減少,而耕的的面積終於是不再擴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