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復雜的心情

“陛下天恩,幸得陛下之佑,我大唐,終於找到了一年可兩熟至三熟的稻種。”我差點都泣不成聲了,真的,激動得太厲害了,這不知道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更能上大唐對江南的開發提前數百年。

嗆啷啷……一聲脆響,李叔叔手中的茶杯被他失手打碎在地上,眼珠子差點給瞪爆了,就跟個餓了三天三夜乞丐瞅見一塊冒著油光的五花肉似的。別說李叔叔,周圍所有人都因為我這句話就是被皮靴抽了脊背似的,全立了眼、

李叔叔似乎已經壓抑不住心跳的劇烈,雙腳一軟,一屁股就坐在了地板上,嘴皮子就像是剛在寒冬臘月裏剛從陰溝裏爬出來的倒黴蛋,哆嗦得厲害:“一年可熟兩到三季?那畝產得有多少?”

“每產若按兩季算,可得米五六石,若是三季,或許能得七到八石。”李孝德說完這話,李叔叔翻起了白眼,老半天才回過了氣來,在邊上侍衛的攙扶之下,坐到上榻上喘得風箱。

打擊太大了,這是絕對的,想一想,眼下大唐一畝旱田的產量才多大?按大唐現在的農業水平,不說北方,就是唐代農耕技術最發達的關中,如果指關中的旱田,種一畝的栗麥不過能到一石五到兩石,而水稻的產量高一些,也不過出米三石,但都是生長期長的原種。

而如今到手的這種占城稻可就不一樣了,雖然跟大唐目前使用的水稻品種都同屬禾本科植物,但是卻有著難以讓人驚嘆的優越性。高產、早熟、耐旱,這是它的三大特點。

那位被李孝德帶來地老農也總算是緩過了氣來。在我們這幫人的跟前,結結巴巴地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紹:“小臣乃林邑國的外官可輪,趙霨,見過天朝大唐之皇帝陛下。”一說還把我們給嚇了一跳,這老家夥趕情不是老農民,而是林邑國的官,而且還不小,位在弗羅之下,也就相當於是個副宰相。瞅他那吞吞吐吐的表情,似乎有事要說。沒功夫,屁大的小國。有啥說的,李叔叔最想知道的是這種占城稻的特點。

這位林邑國的副相只得先把這種稻米的特點進行了描述。他是在林邑生活的漢人。祖先也就是漢朝時候過去的,而且像他這樣的漢人在當地也還不少,就連林邑國國主都是漢族後裔,林邑國的官方語言也以漢語和土語兩種共同使用,也虧得如此,不然,我們也很難了解這種水稻的特性。

從他的描述裏。我們漸漸地明白了。在他們那裏種植這種稻米,完全就是粗耕放作。既無需灌溉,也無需多作打量,稻米任其自然生長。應了一句話,旱不求水,澇不疏堤,既不需要糞壤之類的肥料,更沒有從事大量的田間勞動,一切都任由天定,可就是這麽懶怠無比的方法,依舊能達到大唐最好的水稻相當地產量:二石半或者三石,況且,自種至收僅五十余日,而我大唐的水稻一年僅收一次,這就相當於是只要是在氣候合適,永遠溫暖如春夏的南亞一帶,別說三季,四季我都懷疑有可能。

林邑國副相趙霨有些驕傲地揚起了腦袋:“我林邑國雖小,人口不過三十萬,所開田畝不到二萬余頃,但我林邑國氣候炎熱,最是適合此種稻物,所產之谷米最低每畝至少也能收獲六石之數,每年所獲谷米……”老家夥眨巴眨巴眼,自個在那兒板手指頭算。

我也在算,娘的,算術不好,邊上,李叔叔的心算成績相當的不錯,猛力地抽了一口氣:“二萬頃,折成畝就是二百萬畝,那就是一千二百萬石谷米,娘的,貞觀十八年我大唐一年歲收租栗不過一千九百八十余萬石……”李叔叔心情太狂暴了,忍不住暴了句粗口。

聽了李叔叔這話,我差點暈了過去,他娘的,太吊了,實在是太吊了,李孝德惡狠狠地瞅著這個幹巴瘦猴的老頭,就像是恨不得一口能把老家夥的褲帶割斷,從他肚子裏掏出谷米來一般。

李叔叔抖了半天才端起了一杯茶水,嘴喝了大半,衣服也吸收了近半,前襟上盡是水漬,能不激動嗎?李叔叔算是心理素質越強的了,不然,這會子沒興奮的昏死過去就算是好的。

“我大唐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種?”李叔叔問了個傻問題,不過,林邑國副相趙霨答得更實在:“只要不是旱田,就能種,只不過越往北,種的季數就越少。如果是在天朝大唐的南部,也可種上兩季吧?”趙霨不太敢確定,畢竟他一路行來長安,並沒有親自對大唐地域進行農業考察。

一問一答,讓李叔叔的嘴差點裂到了後腦勺。不過,李叔叔沒有失去理智,加上我也在這裏冒充水稻專家,給李叔叔解釋了什麽叫霜降期,什麽叫生長周期。李叔叔這才明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