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4頁)

“略有點相似,但又不盡相同。”李清微微一笑,繼續說道:“軍戶制是世代相襲,他們身份已定,沒有選擇的余地,而臣並沒有考慮限定他們的身份,他們仍為自耕農,當然不願從軍也可,但必須負擔稅賦,臣想,為了獲得免稅、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他們會自願從軍,這樣一來,吸引他們去的條件有了,而安全保障也有了,可謂一舉兩得。”

“那州官縣吏呢?難道你也想從他們中間挑選不成?”李隆基眼睛一挑,兩道銳利的目光直刺李清,適才均田制是大唐根本的土地制度,廣平王回京述職時談起過,李隆也傾向於這個方案,這已在內閣會議上達成一致,至於出丁從軍,那本來就是軍戶制度,也無須贅述。

李隆基關心的是官吏,那些管人的人由誰來委派,這才是最核心問題,若是李清借口由移民自定,那就說明此人藏有謀逆之心,不可用。

事實上,李隆基在罷免李林甫,任用李清為新的安西大都護這個問題上也曾深思熟慮,李清是他看著成長起來的官員,從義賓縣主簿一直做到今天,也算是自己的心腹,在對自己的忠誠度上可以放心,但更重要是他在西域的威望和他自己的能力,他在怛羅斯大勝大食人,令胡人不敢仰視,他勒令西域各國到長安朝覲,竟無一國缺席,其次,他曾任戶部侍郎,三年時間使朝廷稅賦增長兩倍,卓有成效。

李隆基思來想去,也列出許多人選,他最終發現也只有李清才能將自己的意圖徹底貫徹,甚至將大唐的龍旗插上大馬士革的城頭。

當然,李隆基也有牽制李清的辦法,一個是他仍將派廣平王為安西宣撫使長駐西域,代表朝廷處理大唐與西域各國的關系,這樣,既可以不讓李清生疑,又能有效地監視他;另一個就是州縣官員的任命,必須由朝廷委派,不容半點討價還價。

李清當然明白李隆基所指,他是在官場上打滾了近十年的人,什麽該要,什麽不該要,什麽要努力爭取,而什麽要主動放棄,他心中清清楚楚,這個人事權就是屬於不該要,甚至要主動放棄的東西,見李隆基目光銳利,李清微微躬身答道:“新設州縣和中原並無區別,也應該從科舉中選用優秀士人來擔任,不過臣個人比較偏向於明經科和明法科,請陛下在任命官員時給予優先考慮。”而這個就屬於必須努力爭取的東西,越是努力爭取才越能打消上位者的疑慮,自古以來,官場、職場無不如此。

李隆基呵呵一笑,欣然應允,“朕雖然偏向進士科,不過是由侍郎主政安西,此事朕允了。”

既落實了李隆基最關心的人事權,禦書房的氣氛便開始活躍起來,李隆基想起自己在沙盤上還有一個重要的疑惑未解,便笑著向他招了招手,將李清帶進了側室,他走到沙盤最西面,用木杆指了指大食都城大馬士革,又指了指大秦都城君士坦丁堡,笑著問李清道:“兩地相距如此近,一山可容二虎?”

李清亦微微笑道:“這兩大帝國夙仇已深,大食正是因為要集中兵力攻打大秦,才讓步於我們,如果陛下有意,臣可遣使前往君士坦丁堡,使我大唐從東,大秦從西,兩國夾攻阿拔斯,使波斯、呼羅珊盡歸我大唐版圖。”

一席話說完,李隆基撫掌大笑,他連連拍著李清的肩膀贊道:“不錯!不錯!朕沒有看錯人,上次問那楊國忠,他竟以為朕要繞開大食,直接開辟通往大秦的商路。”

提到商路,卻一下子提醒了李清,他急對李隆基道:“陛下,臣還有兩事要請陛下應允!”

李隆基興致正高,他立刻笑道:“你說!”

“一是嚴禁火藥貿易,臣在怛羅斯之戰中使用了黑火藥,該物威力巨大,切不可讓大食掌握。”

不等他說完,李隆基便驚訝道:“朕聽廣平王所言,你在怛羅斯戰役中用了一種聲若巨雷的滾石,難道就是火藥嗎?”

“是!此事臣一直嚴守機密,但就怕大食商人多方打聽而得到火藥,所以希望此事能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李隆基點了點頭,“既然侍郎有此擔心,朕會責令將作監收繳全國火藥,不得流傳於民間,更不得貿易,你盡可放心。”

頓了頓,他見李清面露難色,心中不由微微一怔,便道:“那侍郎還有另一件事是什麽?”

李清要說的另一件事確實很讓他為難,但事關移民大計,他不得不說,“河西走廊上馬匪猖獗,會嚴重威脅到移民的安全,臣幾次照會河西節度使安思順,想與他聯合剿匪,但他卻置之不理,所以,臣想請陛下應允,準我安西軍跨境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