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帷幕拉開(第2/3頁)

這一刻,李清忽然覺得自己的心胸在無限延伸,千萬年的歲月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他忽然轉過身來,將兒子高高舉起,迎著冉冉升起的朝陽,笑容異常燦爛,三軍頓時歡呼起來,“都督!都督!都督!”

……

長安興慶宮,一名小太監匆匆穿過勤政殿,來到後宮大殿前,陣陣絲樂聲從裏面傳出,小太監對侍衛低聲說了幾句,侍衛點點頭,轉身進了大殿。

大殿內雲板輕響、絲竹繞耳,幾個梨園弟子正在扮戲唱白,聲音婉轉悠揚,李隆基凝神細聽,忽然眉頭一皺,搖了搖頭,對一旁的楊玉環道:“孟夏邊候遲,胡國草木長,馬疾過飛鳥,天窮超夕陽,這分明是西域將士出征之意,是威武肅殺之詩,但曲調卻太過於清婉了,實不般配,玉環覺得呢?”

楊玉環美目流波,輕輕掩口一笑,對李隆基道:“我只覺得三郎這些日子怎麽對邊塞之詩情有獨鐘,昨日是王昌齡的塞下曲,今天又是岑參的詩,你說說,這是為何?”

李隆基捋須呵呵直笑,“我大唐將士威震西域,保衛小勃律、蕩平朅師國,立下大功,朕自然高興,所以想聽聽這些讓人振奮的曲子。”

楊玉環卻在李隆基手背上輕輕掐了一把,微微嗔道:“你也知道人家立了大功,卻不放人家妻兒前去團聚,要不是臣妾堅持,三郎此舉豈不是傷了邊關將士的心。”

李隆基尷尬的笑了笑,“這是我大唐例制,邊疆帶兵之將須有家屬留京,再說朕最後不是依你了嗎?”

兩人正說著,高力士悄悄走到李隆基身後,低聲稟報道:“陛下,李相國有要事求見!”

李隆基興致被掃,不由臉一沉,揮了揮手道:“朕現在沒空,改天再說!”

楊玉環見高力士欲言又止,知道他有大事,便推了推李隆基,軟聲求道:“三郎還是去吧!你好些日子沒關心朝政了,臣妾可不想被大臣們罵。”

“他們敢!”李隆基臉一板,隨即又拍拍楊玉環的手,安慰道:“朕聽愛妃的。”

說完,他回頭對高力士道:“讓相國到禦書房等候,朕隨後就到。”

……

李林甫來找李隆基自然是為了李清的事,他身在長安,對發生在萬裏之外大食的情報並不靈通,只知道大食國爆發內戰,卻不知道內戰已經漸漸結束,更不知道大食的戰劍已經指向東方,但李清厚厚的一本奏折卻詳細講述了昭武九姓胡地區對大唐的重要性,它是大唐與大食地帶,若它們被大食吞並,那大食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安西四鎮,如果它再和吐蕃結盟,大唐便腹背受敵,邊患將百年難靖。

李林甫畢竟是做了十幾年的宰相,他的眼光也是常人難及,大唐很多重要的戰略決策,他都參與制定,李清的奏折他完全贊成,情況緊急,他當即進宮求見李隆基。

“皇上駕到!”當值太監尖利喝聲打斷了李林甫的沉思,他立刻站起身來,走在門前必恭必敬地接駕。

過了好半天,李隆基才在大群侍衛和太監的簇擁下緩緩走來,李林甫立刻迎了上去,深深施一禮道:“臣李林甫參見陛下!”

“讓相國久等了。”李隆基擺了擺手,示意他跟自己進來。

禦書房已經收拾幹凈,光線明亮,房間裏飄溢著淡淡的清香,禦案上擺了幾本奏折,那是高力士覺得事關重大而沒有代批的。

李隆基隨手翻了翻,第一本就是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請功書,洋洋灑灑近萬字,李隆基微微冷笑一聲,並不細看,高仙芝在朅師國的所作所為,他已經通過邊令誠的密報所了解,李隆基對他擅自住進朅師國王宮和接受吐火羅諸胡的覲見二件事尤其惱火,恨不得立刻就剝奪高仙芝一切職務,看他還敢妄自尊大,但李隆基城府極深,他知道現在還不是動高仙芝的時候,他手握安西精銳,士氣正盛,若逼得急了,難保他不會真的自立為王,‘此事不能急,須先驕其心、慢其志,等待機會來臨再慢慢收拾他!’

李隆基想罷,便對李林甫道:“高仙芝這次立下大功,朕打算授他開府儀同三司,相國看如何?”

“此事皇上做主便是,臣無異議!”

李隆基微微笑道:“相國現在倒變得油滑了,什麽事都推給朕。”

他便將高仙芝的請功書遞給李林甫道:“將士們立功就要封賞,這個折子朕準了,交給兵部和吏部會商,至於高仙芝和李清的封賞,讓朕考慮考慮再說。”

李隆基既然提到李清,李林甫立刻接口笑道:“也是巧了,老臣今天就是為了李清而來。”

李隆基這事才想起李林甫有大事稟報,立刻回到座位上問道:“李清有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