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2/3頁)

李清簡直想打自己一記耳光,從楊花花過壽到現在已經過了八日,李隆基卻毫無聲息,他怎麽可能不關注朝中的局勢呢?自己將他忽略,簡直是愚鈍之極,如果李隆基已經擬旨,那一切都晚了。

想到此,李清緊張地掃了一眼高力士,見他笑容平淡,不被自己吃驚所動,仿佛在意料之中一樣,他若有所悟,這才微微松了口氣,看來還來得及。

“說起來,你還要感謝崔翹夫人,寧王的長女,若不是她今天下午來哭求皇上收回成命,耽誤了皇上一個時辰,恐怕旨意就已經下了。”

高力士笑了笑,崔翹左遷廣州長史,他夫人又哭又鬧,在興慶宮撒潑了一番,皇上頭痛不已,不得已躲進了深宮,便將幾個重臣的新任命給耽誤了,其中就包括李清任蘇州刺史。

“不過你想說服皇上放你到西域重炒舊飯,恐怕有些難度,你得好好想些辦法才行啊!”

高力士只說有難度,而並不是不可能,還要他想辦法,其用意就已經昭然大白了。

朝中的政局自太子被廢後便陷入亂局,沒有人看得清前方的道路,許多人只憑本能在這個巨大的旋渦中尋找出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而高力士則是扮演看戲的角色,他唯一要做之事,便是在這場紛亂的權鬥戲裏尋找到真正的主角。

而眼前的李清便是他獨具慧眼看中的主角,一個能將太子和相國玩弄於股掌的年輕政客,張筠曾對他說過,可惜李清出身低微,沒有背景,在極重門閥世家的大唐官場難以出頭,和他同時期的楊國忠卻能平步青雲,這也是不少人為李清嘆息的地方,可高力士卻對這種論調不屑一顧,只因步履艱難,每一個腳印才會深刻而踏實,一但上去才不會輕易掉下來,或許因為他本人也是出身貧寒,才會在人人吹捧楊國忠之時,悄悄地將寶押在幾乎要被人遺忘的李清身上。

現在李清坦白地告訴他,自己想重返西域,請他支持,高力士知道這是他避實就虛的策略,在地方上去建立雄厚的實力,過五、六年再入朝,那時他就足有拜相的實力,從策略上這是高明的,高力士並不希望他留在長安,畢竟在楊國忠和李清之間,李隆基選擇了前者,而李清的基調李隆基早在賜他鎮紙時便已經定下,那就是讓他輔佐後面的繼承者,這就是高力士將寶押在李清身上的原因,李清能恩澤他的後人。

但現在的問題是在廣平王李俶,他是將高力士和李清聯系在一起的紐扣,也是高力士在李清走之前要明確之事。

此時,他見李清尚在思考,沒有直接答復自己暗示,便溫和地一笑,索性將話說穿了,“你去了西域,那廣平王怎麽辦?”

李清一直在沉默,高力士的暗示他明白,無非是想自己求他,可在這種重量級的人物面前,他更不能輕率開口,他必須揣摩高力士真實的用意,他究竟是站在哪一面的,慶王已經不可能,那是永王,還是別的什麽親王,甚至是代表李隆基,讓自己再一次成為李隆基的一枚棋子。

但高力士隨後說出的話讓李清忽然明白過來,他眼前的這位李隆基的影子竟也是看中了廣平王李俶,恐怕這就是今天高力士找他來的目的。

既然想通這一點,李清的思路豁然開朗,他微微笑道:“大將軍肯對李清直言,毫不避諱,足可見這份信任,李清若顧左右而言他,那才是虛偽。”

他微微欠身,表現出一份以下敬上的謙虛,誠懇地道:“大將軍是皇上內侍,皇上的心思如何想必沒有人比大將軍更清楚,廣平王若沒有登位的可能,大將軍也不會如此關心他,我也一樣,我想外放的真正目的也是為了他,但如果去蘇州去做個三、五年的刺史,無非是積一點口碑,得幾次上上之評,這樣的刺史全國沒有一百人,也有八十,可去西域則不一樣,那裏有戰功,有足以讓我一戰封王的機遇,這是做二十年的刺史也比不上……”

李清侃侃而談,高力士也用心聽著,他一言不發,時不時擡頭望著李清,目光銳利,李清是想將廣平王推上位,這一點已經可以確認,但高力士以他幾十年的官場經驗,他隱隱感覺出李清急切想去西域的背後似乎隱藏著另一種目的,雖然還不能明確這個目的究竟是什麽,但自己看得出,皇上上也一樣看得出。

“得提醒他一下!”高力士心中暗暗道。

“侍郎曾經做過沙州都督,才能盡顯,皇上心裏也明白,但皇上還是決定將你外放到蘇州,恐怕也是有原因的,侍郎畢竟年輕,有些事不當心,象潯陽縣之事,侍郎就有點欠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