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科舉案(八)

科舉放榜的這一刻終於來臨,陣陣鑼鼓聲、爆竹聲、歡呼聲在平康坊此起彼伏,但這只宛如大海上幾朵小小的浪花,數萬士子只錄取不到兩百人,絕大多數士子都沉默了,或長嘆一聲,收拾行裝準備明年再來;或睜大眼睛尋找官官勾結的跡象,為自己的落榜尋找一個心理安慰,年年皆是如此。

但今年他們似乎聞出一點了味道,一條小道消息悄悄在士子們之間流傳,這次科舉錄取的進士有一半都是長安豪門權貴的子弟,其中第四名居然是太府寺卿兼京兆尹楊國忠之子楊暄,而第八名是禦史中丞張倚之子張奭,這就有些曖昧了,不管人們是否了解他們的才學,但前十名就有兩個高官子弟,既非世家大族、又非書香門第,尤其是楊國忠,不就靠裙帶上爬的嗎?

一時間長安市井議論之聲大起,但士子們的猜疑似乎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時間在沉默中悄悄流逝,轉眼便到了第三天。

這一天清晨,李清剛到戶部衙門,卻忽然接到會昌縣衙急報,會昌縣櫃坊昨夜失竊,二百貫未入庫稅錢被盜,這是櫃坊成立以來的第一樁盜竊案,事情不是很大,但會昌縣距長安很近,一旦消息傳開將影響極壞,剛沖開的茶還沒有喝一口,李清便翻身上了馬,在一眾侍衛的護衛下匆匆趕去。

會昌縣是在天寶三年由新豐縣改名,也就是今天的臨潼縣,規模宏大的驪山華清宮便在該縣境內,離長安約六十余裏,李清一行人快馬加鞭,不到一個時辰便趕到事發地。

會昌縣櫃坊位於縣城北門,原是一處雜貨鋪,掌櫃死後財產無人繼承,便收歸官府,縣裏的官家櫃坊成立後,此鋪子就改成了營業之所。

問題出在雜貨鋪的結構上,它的墻是用黃泥夯成,並非用青石修砌,結果被人在夜裏用水濕了墻,掏出一個大洞,將尚未來得及送到長安的二百貫錢偷走了,還好帳簿未損,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衙役已經封鎖了現場,夥計和執事都被請到衙門裏去問話,這其實只是一種例行手續,現場沒有留下任何線索,更沒有後世高科技提取指紋等等,是一樁典型的無頭公案,李清來這裏要做之事主要是表個態,給事情定性,盡快消除影響、恢復櫃坊的正常營業,至於破案抓人,那並不是當務之急,只一個時辰,掌櫃和店員們開始陸陸續續返回,填堵了墻壁上和管理上的雙重漏洞,重新開張營業,這件偷盜風波便暫時過去了。

回去時李清走了另一條道,也就是穿過驪山、繞過華清宮回長安,他是想認一認路,李隆基幾乎每年都要來華清宮過冬,這條路會少不了來回跑。

一行人沿著山麓前行,這一帶風景秀麗,官道上濃密的參天古樹遮天蔽日,清風徐徐,耳邊充滿了歡快的鳥鳴聲,路上沒有一個行人,顯得十分幽靜。

“都督,前面二裏外好象有幾輛馬車擋住了去路。”荔非守瑜催馬上前,遙指遠方道,他眼力勝於常人,老遠便見官道轉彎處停有馬車。

李清順他手指看去,卻什麽也看不見,又走了數百步,這才發現遠處果然橫著幾輛馬車,再往前便是上山的路口,隱約可見一條狹窄的白色山路蜿蜒向上。

“他們擋路幹什麽?”

馬車橫在官道上擋住了去路,幾十個面目兇橫的家丁見有足足有兩百多官府之人騎馬過來,不敢招惹,急命車夫將馬車趕停到一旁讓路,李清不由放慢了馬速,一邊走一邊詫異地打量這幫目光兇狠的家丁。

又走了一百多步,卻見對面還有幾輛馬車攔住另一頭的路,而中間正是那條上山的小路,李清漸漸生了疑心,他擡頭向山上望去,只見山上十分安靜,看不出有任何不尋常之處。

“守瑜,你看出什麽了?”李清回頭問道。

荔非守瑜打手簾看了半天,也搖搖頭道:“我看不到動靜,不過我以為越是這樣平靜,倒越是其中有鬼。”

“和我所見略同。”

李清轉身荔非元禮使了個眼色,他會意地點點頭,在靠近一叢樹木的刹那,荔非元禮輕點馬鞍,龐大的身軀竟象一紙剪影般飄去,瞬間便消失在樹叢之中。

一行人過了攔路之車,又行了百步,在一個轉彎處停了下來,等候荔非元禮的消息,約過了兩刻鐘,只見他從樹叢中鉆了出來,滿臉神情古怪、強忍住笑意,荔非元禮從樹上飛身跳到官道上,竟忍不住捂住嘴笑彎了腰。

荔非守瑜急得埋怨道:“大哥就別笑了,你快點講吧!到底看到了什麽?”

荔非元禮喘了口氣,道:“我看見了人肉大陣,光天化日之下,十幾對男女聚在樹林裏幹那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