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2/2頁)

李清起身笑道:“稟陛下,新鹽法推行,各地大鹽商惟恐價格還會上調,一般都會多存一些貨,而這些存貨消化尚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這一百萬實際是透支了後兩個月的稅款,過幾個月,若鹽價穩定,榷鹽量就應該會有所下降。而另一方面,二百萬貫臣是按一個較低的價格估算,給自己留了一點余地,其實臣心裏明白,今年三百萬貫的鹽稅入庫沒有問題。”

李隆基點點頭,回坐到椅子上,神情輕松,半開玩笑道:“你說得不錯,誰沒事會多吃鹽,我大唐人口在這裏,耗鹽量是穩定的,這鹽稅也應該變化不大,不過從這件事上朕發現我們大唐的財力還是有潛可挖,你還有沒有好的建議,再給朕一個驚喜。”

李清微微一笑,取出一本奏折,雙手呈上,“臣是有一個建議,不僅能將民間的余錢利用起來,而且還能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

“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李隆基輕松的表情漸漸變得嚴肅起來,隋之滅亡就是朝廷與地方的矛盾過於尖銳所致,大唐自開國以來便致力於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如將基層官員的人事任命權收歸朝廷,又如限制河東、山東大族的勢力,雖然采取種種措施,但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尤其募兵制下朝廷財力不足,導致地方養兵,這又是一個隱患,今天李清卻突然提出此事,著實讓李隆基意外。

高力士上前接過李清的奏折,遞給了李隆基,他擺擺手,命李清先坐下,便打開奏折細細閱讀起來,內容就是李清對李林甫所言之事,成立國家櫃坊,吸取民間儲蓄,但今天李清給李隆基的奏折裏卻增加了很多內容,包括將櫃坊分支延伸到每一個縣,各縣所收稅賦直接上繳櫃坊,就視同上繳朝廷,再由櫃坊自己的體系將錢糧押運進京,統一由戶部度支,這樣,實際上就是將地方的財權變相地收歸朝廷,從財政上遏制地方勢力的發展壯大,這才是李清的真實目的,要想避免安史之亂和將來的藩鎮割據,必須多管齊下,從體制上不給安祿山之流發展壯大的機會,掐斷他們的財源,這也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另外唐朝的貨幣流通比較薄弱,象百姓納稅、官員俸祿等等大多以實物為主,所以銀行的興起也會促進貨幣流通,逐漸減少唐朝實物交易的數量,將大大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李清的建議儼如打開一扇大門,讓李隆基看到了他從未見過的景色,他明白這份奏折的分量和內涵,其實就是改變了國家的財政分配制度,將以前朝廷與地方的財政收支各走其路,改成全部收歸朝廷,再按各地預算下撥給地方。

房間裏異常安靜,高力士站在一旁憂心地望著李清,從皇上的專注的程度他便可推知李清的所奏之事必然事關重大,若涉及到朝政,他應先稟尚書省,再到中書省經丞相預覽眉批後才能遞到皇上這裏來,上次新鹽法的推行便繞過了李林甫,而現在再次越權上報,一而再、再而三,一旦被李林甫抓住不放,皇上也保不了,難免被責,看來,他行事還是嫩了一點啊!

“此事事關重大,朕要會同各位宰相商量之後才能決定。”

李隆基將奏折小心收好,望著李清半天,從禦案上拿起他最心愛的碧玉鎮紙遞給李清。溫和地笑道:“朕已經老了,當年的雄心已不復存在,精力也不隨心,唯一的心願只想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讓朕安娛暮年,愛卿年少有為,望卿能盡心效忠朕及朕的子孫,這鎮紙跟了朕三十年,是朕最心愛之物,現賜予你,希望你能記住朕今日之言,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李清跪下,高舉雙手接過鎮紙,沉聲道:“臣決不負陛下期望,望陛下能保重龍體,帶領我大唐臣民將開元盛世延續萬年!”

李隆基點點頭,“說得好!朕記住了,你回去吧!好好休息幾天,養足了精神再來為朕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