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謀畫

天氣雖然轉晴,但寒氣更甚,反不如細雨綿綿中蘊涵一絲暖意,明日就是上元燈會了,這就是大唐的狂歡節、情人節,一年一度,在璀璨的燈光下、在濃濃夜色中,將人性盡情釋放,演繹一個又一個的人間悲喜劇。此刻,離花燈點燃還有十五個時辰,街上的匠人在忙碌地紮束花燈,性急的,便早早上街踏點,指著各種花燈評頭論足,喧鬧笑喊聲遠遠傳來,李清隨手將窗戶關上,將寒氣和喧囂隔絕在外,書房裏也隨之暗淡下來。

“陽明,昨日皇上又找我詳談,他希望我能在三、五年內解決軍費問題,為府兵向募兵全面過渡提供財政保證,而且要改變現在的募兵方式,將士兵的軍費由地方負擔改為朝廷直撥。”

章仇兼瓊嘆了一口氣,苦笑道:“現在每年的財政收支已經是赤字近百萬貫,若再增加軍費開支,每年少說也要增加四、五百萬貫,就算地方上繳一部分,那三百萬貫總是要的,這筆錢又從哪裏來?這豈是三、五年所能解決,皇上卻絲毫不給我余地,一定要我答應,陽明,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嗎?”

他擡頭看了看一直在沉思的李清,抱著一絲希望問道:“皇上說你已經有了腹案,你不妨給我先說一說,讓我晚上也能睡著覺。”

從章仇兼瓊的話可以聽出,李隆基急於解決財政的原因還是為了完善軍制,解決戍邊將領私募軍隊的問題,目前的募軍制下一部分軍費還是由地方來負擔,這就給募私軍提供了可能,可如果全部由朝廷負擔,卻又不可能。

很顯然,李隆基從皇甫惟明一案中,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便命章仇兼瓊和李清來改革財政,但他所的謂改革也只是為‘撈錢’罷了,若想從源頭上解決土地問題,又豈是三、五年所能奏效。

李清心中也明白,要想解決財政困局、要想解決兵制,根源還是要耕者有其田,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從源頭上控制住藩鎮的兵源,另一方面要完善稅賦制度,斷了藩鎮的財源,從人、財、物、體制四方面著手,才有可能逐步消除大唐百年積弊,這又非二、三十年的努力和探索所不能見效,其實所謂改革,也不過就是社會財富再分配吧了,涉及到千萬人的利益,哪有那麽簡單。

他見章仇兼瓊滿臉急切,不由微微一笑,先解釋道:“不瞞恩師,三、五年的保證卻是我給皇上說的,並非皇上自己所想。”

“什麽!是你說的?”

章仇兼瓊霍地站起,盯著李清質問道:“難道你真不懂嗎?三、五年時間會有什麽結果,若有人制肘,耽誤個一年半載也是正常,而你卻輕易給皇上許諾三年五載,難怪他一口咬死,不給半點回旋余地。”

說到此,章仇兼瓊也覺自己太急躁了,他調節了一下情緒,口氣中略略帶點歉意,委婉道:“陽明,不是我要怪你,實在是你有點欠考慮,你不想想,三五年轉瞬即過,能做什麽事呢?能解決土地問題嗎?能拿得出錢解決兵制改革嗎?都不能,或許只能開個頭,到那時,你又怎麽給皇上交差呢?交差不了只能證明你能力不行,你便不再有機會,陽明,你確實太嫩了些啊!”

李清卻緩緩地搖了搖頭,道:“恩師,請不要生氣,且聽我慢慢講來,這個問題我也深思熟慮過,我以為改革能否成功並不在於用了什麽好辦法,不對就改、總能找到一條適合的路,況且那些幹了幾十年的老吏,孰正孰錯,他們心中怎麽會沒有一本譜,關鍵不在這裏,重要的是改革的方式方法,這才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打個比方說,我們去大明宮,走皇城可到,走丹鳳門也可到,可是走皇城要經過朱雀門、承天門、玄武門,還要走西內苑和含光殿,經過五、六道關口盤查才能到大明宮,反之,我們若走丹鳳門,只須一道盤查便能到大明宮,豈不是便捷許多?”

說道此,李清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目光卻迅速掃過章仇兼瓊臉龐,見他正陷入沉思,知道自己的話已經有了效果,便又繼續道:“我的改革也是一樣,我之所以許三、五年時間,就是想做一些立竿見影的小改制,讓皇上先嘗到甜頭,他才會繼續支持我們更深一層的改革,否則時間太漫長,他會失去耐心,這就和用兵一樣,必須先用小勝來激勵士氣。”

章仇兼瓊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認李清比他想得更深更務實,他心中充滿了驚訝,他沒想到這樣一個年輕人竟然有如此深的眼光,竟勝過了自己,難怪皇上會讓他來做吏部侍郎,章仇兼瓊的心中又是高興,又帶一絲酸楚。

房間裏的空氣似乎有些凝固了,兩人都沒有說話,過了半天,章仇兼瓊才沉聲問道:“那你所說的小甜頭又是指什麽?我是說你第一步想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