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民以食為天

秋社後,農閑時節來了,衛螭想借工作忙的借口逃早朝,貌似不可能了,每天早上的早朝,成了最痛苦的一樁事情。

“我要辭官!我要告老還鄉!”

閉著眼睛,某男很是不忿的念叨,因為瞌睡的緣故,憤怒也沒什麽熱血的感覺,更不用提什麽精神了,早朝真是個不仁道滴規定啊。

迷迷瞪瞪上早朝,這廝很自覺,反正政事也輪不到他插嘴,幹脆自個兒縮在一邊迷糊,就盼著退朝兩個字的到來。不過,這個願望,很華麗滴落空了,因為,拜這幾天的好天氣所賜,玉米曬幹了,人家李二陛下和群臣們,想見識一下玉米面的吃法兒。

玉米磨成面兒,吃法很多,玉米面疙瘩,只需要拿少許水拌一下,和米飯放在一起蒸,飯熟了,玉米面疙瘩也熟了,米飯帶著玉米的香甜,很好吃。還有窩窩頭,玉米面菜團子,玉米雞蛋餅等等,做法非常多。

衛螭小時候,家裏條件不好,吃不起全米飯,母親就是把玉米面拌了做出來給全家吃的,變著方兒的搞創新,這在貧窮一些的農村地區,是很常見的吃法。

大唐的米價是很便宜,但是,米賤傷農,在現代社會,都還不是人人都能吃上大米飯,吃上白面兒,更何況是在大唐!無論什麽事物,總有個相對的。

“民以食為天,吃是一種本能行為,喜歡吃好的,偏食、挑食,那是人都有可能存在的缺點,人嘛,口味不同,喜歡的食物也不一樣。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結構,對人的身體,那是大有好處的。不是說吃的越好,對身體越好。人的身體健康,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不同的食物,包含的東西不一樣,合理搭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藥膳大家聽說過吧?”

“聽過啊?那就好!說藥膳的起源,各位學問都比咱好,應該都知道,那是老祖宗就傳下來的東西,寓醫於食,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這是藥膳的指導精神。古人說了,是藥三分毒。沒災沒病的,衛某身為醫生,咱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建議大家不要服藥,補藥也不能亂吃,最好是在醫生建議下再服用。咱打個比方吧,這人吧,就是一塊平鋪的台子,支撐台子的柱子,就是人體需要的各種養分,講究的是個合適,是個平衡,缺啥咱補啥,不能亂補,哪個多了都不好,多了容易傾斜,一傾斜,身體就垮了。”

“這些柱子是怎麽建起來的?說白了,就是從各位的飲食中攝取的。肉吃多了,不好,容易引起肥胖,只吃羊肉也不好,每種肉裏面的營養不同,咱吃飯,要講究個葷素搭配,菜式變換,不暴飲暴食,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對身體、對健康、對記憶、對長壽,都有益處。比如說,上了年紀的人,咱講究的是葷素兼顧,偏重素食。”

說得興起,衛螭這廝幹脆把合理膳食,平衡飲食結構的概念都給整了出來。經歷了隋末大亂的人民,安定下來後,生活越來越好,這飲食,也越來越好,葷腥啥的都多起來,肉食一多,富貴病就多起來了。

“當然,這樣說,也不是讓各位浪費,咱的生活剛剛在陛下的帶領下好起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咱不是提倡浪費,咱在種類上下功夫的同時,也要注意節約,不能浪費。”

這廝不輕不重的拍了李二陛下一個馬屁,李二陛下瞪他一眼,故作嚴肅狀,眼裏的笑意卻沒有隱藏。

藥膳,是從古早就傳下來的,在晉、唐時候形成成熟理論,漸漸發展起來。最早的有《黃帝內經》,還有《食經》、《食方》等著作,衛螭的結拜兄長、藥王孫大大也是個中能手。

衛螭這廝,繞了一個大彎兒,把在現代人人都耳熟能詳的合理膳食結構,平衡營養的理論搬了出來,侃了一大圈之後,聽得眾人頻頻點頭後,這廝做嚴肅狀,很是鄭重的道:“所以,接下來,我要為大家鄭重推薦的就是玉米。玉米的營養價值,根據海外的農學家研究,其蘊含的營養比稻米、小麥高了510倍,長期食用玉米,能對抗眼睛的老化,增強記憶力等等有著積極的作用。且,這玉米吧,味道還不錯,吃了玉米,既注重健康,又兼顧了美味,可謂魚與熊掌兼得。各位大人,正好禦廚們做好了菜式,請陛下率先品嘗。”

“請陛下品嘗。”

“呵呵,如此,朕就嘗嘗。”

李二陛下笑眯眯的抓起一個玉米雞蛋餅就吃。這個玉米餅與青玉米時候衛螭做的那個做法不同,青玉米時候是用油炸,現在的是煎的,生生烘烤熟的。表皮脆而香,內裏軟,很好吃。

李二陛下嘗了一個,贊不絕口,讓群臣都嘗嘗。衛螭這廝這才偷偷擦了把汗水,心中偷笑,幸好謝玖不在,不然肯定會發現,他剛剛的說辭,和電視裏那些電視購物的說法大同小異,反正都是可著勁兒的忽悠,所不同的是,這廝說的都是真的,電視購物裏的東西,套句電影台詞,泱泱大國,誠信為本。電視購物很需要這個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