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

安祿山叛軍渡河進入河洛之後,濮陽太守吳王李祗憑著自己身為李唐宗室以及信安王李祎之弟的名聲,拉起了一支義軍進行抵抗。由於濮陽在靈昌東面,直撲洛陽的叛軍最初沒有在他這邊投注太大的兵力,因此竟是被他死守住了濮陽。

可緊跟著就是崔乾佑的那支叛軍兵進關中後,圍困長安失利大敗而回,史思明和蔡希德又相繼率大軍回河北,以應對安北大軍。發現河洛叛軍開始不似從前聲勢,李祗的麾下幕佐和其他將校便竭力勸說主帥兵發靈昌,和西路杜郭大軍以及北路安北兵馬呼應。

然而,這樣做的風險卻實在是太大。李祗比信安王李祎小十歲,當初這個爵位還是李祎一再謙辭讓給他的,倒是有些膽色,可對於打仗完全不像兄長那樣遊刃有余,故而竟是始終猶豫不決。直到固安公主派出兵馬前來聯絡,承諾自己進兵雍丘,邀李祗奪回靈昌。面對這麽一個請求,在麾下戰意激昂的情況下,想到固安公主一介女流尚且能夠如此奮勇,李祗終於答應了下來。

可兵出濮陽之後,一路的行軍卻頗為緩慢,直到聽說固安公主一舉奪下雍丘,陳留和杜士儀和郭子儀兩路大軍已經逼近洛陽,他方才真正下了決心,加快速度,先下衛南,而後直取滑州州治白馬。然而,守白馬的安守忠又哪裏是易與之輩,盡管義軍將士奮勇,可李祗麾下卻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將領,甫一交鋒便吃了個小小的敗仗,接下來還是一個熟悉地理的鄉民獻計,用一場伏擊對安守忠還以顏色,可終究銳氣已經失去,不得不退守衛南縣。

可才只過去區區兩天,李祗就面對了一個根本沒預料到的最壞局面——叛軍主力四萬余人氣勢洶洶往衛南撲來!

吳王李祗哪曾見過這樣的大陣仗,當時便想立刻退兵回濮陽,可這次用不著麾下幕佐將校勸諫,叛軍幾乎是隨著斥候的報信出現在了衛南四野,他不得不硬著頭皮下令死守。此時此刻,坐在衛南縣廨的書房中,耳聽得外間傳來的無數喊殺聲,他死死攥著手中一個卷軸,簡直五味雜陳。

李隆基讓人穿便衣走便道,歷盡千辛萬苦送來了這樣一份十萬火急的手諭,任命他為招討元帥,節制杜士儀郭子儀等各路大軍,可現如今他都快沒命了,拿什麽去節制別人的兵馬?更何況,不經中書門下的制敕終究不是什麽上得了台面的東西。如果說杜士儀在收復長安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只令麾下兵馬出擊平叛,自己坐鎮長安,死死壓制著天子,那也就罷了,可杜士儀分明是並不留戀身為右相,可堪和李林甫楊國忠比擬的地位,親自率軍平叛!

想他李祗當時振臂一呼,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盡一個身為宗室子弟的責任,並不是因為他有那麽大的野心!吳王一系自從他的祖父李恪開始,先是因為謀反而被殺,而後又遭遇則天皇後武氏對李家宗室的瘋狂清洗和屠殺,如果沒有兄長的照拂庇護,他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信安王李祎曾經節度朔方九年,赫然國之名將,他卻兜兜轉轉不是閑職就是州郡刺史太守,他並認為才具分別,理所應當。

現在這樣一份燙手的東西放在他手裏,城外又是鋪天蓋地的叛軍,他該怎麽辦?

“大王,衛南只怕守不住了!”

一個中年人撞開門沖進了書房,見李祗神態晦暗地坐在那裏,仿佛根本沒有聽到自己的話,他不禁暗嘆了一口氣。他是濮陽司馬,時任濮陽太守的李祗幕佐,之所以會跟著舉起義旗的李祗,一是為了心裏那份忠義,二是因為李祗出身宗室,是信安王李祎的弟弟。可是,這位李唐宗室固然有幾分骨氣,不肯屈從叛軍,可別說膽色軍略談不上出類拔萃,甚至連中上都談不上,為人處事還有些優柔寡斷。

眼看就能夠挺過這場席卷了整個北方的大亂,可怎會料到叛軍對於他們這次兵臨靈昌的反應竟會這麽大!

“大王,大王?”

李祗終於一個激靈清醒過來,看著面前的中年人,他強擠出一個笑容,深深吸了一口氣道:“守不住就突圍吧!我親自斷後。”

當其他在堅守衛南這大半日中,或滿身血跡,或形容狼狽的文武得知李祗竟要親自率軍斷後,無論平日裏他們暗地裏如何評論這位大王,此時此刻都不禁在心裏生出了深深的敬意。畢竟,面對鋪天蓋地的叛軍,這樣的行徑無疑是送死!

也有人試圖說服主帥改變心意,可往日耳根子極軟的李祗卻仿佛吃了秤砣鐵了心,決計不肯改變主意,到最後更是聲色俱厲地說道:“我若是跟隨爾等一塊退回濮陽,叛軍為了擒獲我這個宗室親王,一定會奮力追擊。我斷後,他們便會一心想要生擒或者殺了我,你們便能多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