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孤家寡人

昏暗的房間裏,值錢而又容易帶走的陳設全都被驛館中從驛長到驛兵卷了個精光,所以杜士儀踏入屋子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從坐榻到幾案之類的家具,全都是用上好的木頭上好的工藝打造的,可除卻這些笨重的木頭家夥,其余就是一片空空蕩蕩,和遭過賊沒什麽兩樣。而那個坐在正中的老人,鬢發灰白,容顏蒼老,眼神渾濁而無神,雙手枯瘦,甚至連身體都在微微顫抖,哪裏還有昔日垂拱九宸威風凜凜的天子模樣?

杜士儀在審視李隆基,李隆基又何嘗不是在審視年少出名後,就從來不曾淡出過天下人視線的杜士儀?他本以為漠北那場大亂,杜士儀至少要花費很多時間,竭盡全力用上無數手段方才能夠掙紮出來,可誰能想到,安祿山叛旗一舉,更加狼狽的反而是他這個大唐天子!而剛剛據韋見素說,杜士儀在楊國忠面前,宣布兩支兵馬已經直插河北,宣布援軍將立刻前往解長安之圍,宣布楊國忠的諸多罪名時,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不閃不避地和天子對視了足足數息時間,杜士儀方才輕振袍袖,下拜行禮。而剛剛進門之後對杜士儀默然佇立這失禮行徑吃了一驚的郭子儀,自然也隨之下拜。他這個朔方節度使在軍中的威望是很高,卻還高不過節度朔方超過十年的杜士儀,而天子的偏袒、自私、昏庸已經激怒了軍中的很多將卒,失徳失道的傳聞從幾年前開始就在朔方諸州散布,再加上此前朝中那連番不許出動的軍令,所以他此次出兵時就決定,只要不是作亂,全唯杜士儀馬首是瞻。

這亦是朔方軍中上下的呼聲!

盡管兩個邊鎮節帥均俯首行禮,但李隆基心裏卻沒有絲毫的喜色。昨夜,陳玄禮帶人逼死了淑妃楊玉瑤,而今天,杜士儀和郭子儀率援軍趕來,做的第一件事卻是殺了楊國忠!即便天子還不知道,杜士儀曾經“寬宏大量”地放過了廣平王妃崔氏,甚至還抱起李傀,借此提醒廣大北門禁軍將卒,太子和廣平王建寧王父子死得冤枉,可殺了楊國忠已經足以讓李隆基明白,與心懷怨怒的禁軍一樣,杜士儀和郭子儀也已經明確表達出對他這個天子的不滿了。

可他還能怎麽樣?這裏是馬嵬驛,不是長安城。楊國忠已死,楊玉瑤已死,他身邊的宦官宮人已經跑得精光,他若是再對及時率兵來救的兩大節帥表現出任何不信任的態度,這簡直是把人逼反——即便來得太快的援軍顯然並不是等到朝廷詔命抵達方才出發的,可他也不能有任何責難。

因為就在之前,禁軍都已經亂了!

所以,李隆基竟是竭盡全力地露出了最欣悅的笑容,親自起身,先是把杜士儀攙扶了起來,隨即方才去攙扶郭子儀,隨即用有史以來最和煦的語氣說道:“杜卿和郭卿長途行軍,實在是辛苦了。若非二位這樣及時趕來,朕還不知道是否能再活著見到二位愛卿!”

這話算什麽意思?隱晦地指責陳玄禮這個龍武大將軍嗎?須知陳玄禮面對差點要嘩變的禁軍士卒,已經很盡力地保全你這個天子了!郭子儀心中一震,竟是情不自禁地冒出了這麽個念頭。

“為國為民,臣等責無旁貸。”杜士儀直接替郭子儀把話說了,隨即沒有給李隆基繼續煽情的機會,言辭誠懇地說道,“臣之部屬,安北大都護府都知兵馬使仆固懷恩,已經率兵從夏州進盧子關,由延州、麟州、坊州直撲長安阻擊叛軍,臣和子儀也將率朔方節度麾下兵馬,奉陛下回鑾長安,抗擊叛軍!”

李隆基根本沒想到,他還沒把希望朔方分兵保護的話給說出來,杜士儀已經直接撂下了一番言辭,竟要把剛剛從長安城逃出來的自己直接再護送回去。而且,什麽叫做奉請他這個天子抗擊叛軍?那可不是他從前說說而已的親征,而是指他也要隨軍一塊面對安祿山的叛軍兵鋒!如果在亂軍之中有什麽一二閃失,他還要命不要?不是他用最大的惡意來揣測,只怕眼下文武群臣中,多的是人希望他現在就死了,就連長安軍民恐怕也有很多恨他入骨!

可這樣的顧慮,心裏可以想,他卻萬萬不能嘴上說出來!於是,李隆基只能用連聲咳嗽來遮掩心中的驚惶,萬分悔恨因為楊國忠的一再陳情,而只帶了韋見素等寥寥二三十個文官出來,其他人都撂在了長安城。而只是西行了這沒幾天,在金城縣病倒了幾個,又和大隊人馬失散了幾個,如今除卻韋見素,竟是小狗小貓兩三只,杜士儀又是詞鋒最利之人,資歷又深,不能以邊鎮武將視之,誰能抗衡?

“朕早有禦駕親征之意,只恨此前卻被楊國忠勸止,如今朕雖有此心,奈何卻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李隆基一面說,一面便支撐著扶手,顫顫巍巍想要起身,可須臾便跌坐了回去。他頓時掉了兩滴濁淚,這才淒苦地說道,“朕已經風燭殘年,奈何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