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以退為進,以死為生

李林甫素來謹慎,除非是給自己真正心腹的人寫信,時而會親筆之外,余者都是書童代勞。那些都是他從小養到大的私人,忠心耿耿守口如瓶,等閑絕不會泄露他所交待的事情,而正因為他總不能讓人人都能惟妙惟肖模仿自己的筆跡,這樣的人也不會養太多,更不會動輒滅口了。當然,若真的要痛下殺手的時候,他也絕不會手軟。

可誰曾想,杜士儀的動作來得太急太快,他甚至還沒得到半點風聲,一場風暴已然來臨。即便他手中捏著那書童的所有家人,可也保不準人為了自己活命而供出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來!

電光火石之間,李林甫心中也不知道轉過了多少念頭。他那張笑容可掬使人平生好感的臉只是微微色變,隨即就義憤填膺地說道:“陛下,臣對家中人素來極其優厚,尤其是在書齋中伺候的侍童更是如此。因往來各方私信不少,臣常有委他們代筆,卻沒想到有人竟敢如此膽大妄為,竟敢冒臣之名交接邊將!臣本待請陛下嚴查背後主使,給朔方杜君禮一個交待,也給臣一個交待。可這等匪夷所思之事若是大肆追查,恐怕傳言太烈,一來朔方軍心不穩,二來朝中議論紛紛,因此,臣請陛下便以交接邊將之罪罷臣相位,如此百官無話,杜君禮亦能安定朔方。”

李林甫毫不猶豫地把這些書童往日代筆之事挑明了,卻還是把自己推得一幹二凈,可臨到末了卻來了一招以退為進,以死為生之計。他很清楚,即便使人代筆,自己在信上的含義仍然極其含糊隱晦,除卻拉攏這些將領之外,並沒有具體讓他們和杜士儀作對這樣的暗示,因為那些話都是讓信使往來之間口授的。每一個這樣的信使回來,他都會把人安置到那些偏僻的地方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謹慎,他自信天子就算追查也追查不出什麽問題。

可要借此把張九齡拉下馬,恐怕就不是那麽容易了,他可以說張九齡千般不是,可誰也不會相信為人正派的張九齡會去收買他家裏的書童!說來說去,都是杜士儀太狡詐!至於自請罷相,想來天子剛剛嘗到不用費心操勞政務的甜頭,怎會舍得放他走?

果然,在他這種得體的反應下,就只見李隆基挑了挑眉,面上漸漸露出了幾分怒氣:“杜君禮在奏疏上自陳用人不明,失察不謹,由是讓那三人鉆了空子。若非謝智甚至怒而行刺於他,他也不難將其瞞下,如今卻不得不奏明,因而自請罷職處分。你也是如此,杜君禮也是如此,你們兩個碰到大事就都給朕撂挑子,這就是朕的肱股大臣?”

李林甫沒想到杜士儀和他用了如出一轍的計策,不禁又驚愕又警惕。倘若杜士儀直指這是他李林甫和朔方兵將勾結,他還可以反制一手,可杜士儀很痛快地依著他的意思說那是冒名。現如今對方竟也痛心疾首地自請處分,把他這個宰相的話都給搶光了,他對朔方竟是不好再插進手去。

於是,李林甫只能唯唯請罪,還得捏著鼻子給杜士儀說兩句好話,心裏委實惱怒,暗自思量著如何從別的地方報復回來。

而侍立在天子身側的高力士面對眼前這一幕,不禁暗嘆杜士儀的老到。天子沒說,李林甫不知道,他卻已經得到了消息,城門口那個私自出走的李林甫家書童,眼見難逃時竟是咬斷了舌頭撞墻,雖說如今人沒死,卻也已經癡呆渾噩,根本不可能問出什麽來。如果杜士儀上書的時候太過急功近利,那恐怕反而會在李林甫不動聲色的反擊下,落得個進退維谷的下場。

數年以來,李隆基對李林甫這個宰相很滿意,既能將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又能時時刻刻說自己最愛聽的話,這樣的宰相對於如今的他來說,比事事諍諫直諫的宰相要可愛多了。而杜士儀剛到朔方就奉獻了那樣一個大勝仗,而且另辟蹊徑在西受降城和突厥互市,節省了絹帛,讓朝中財力不至於入不敷出,而就在不久前的上元節,更是在靈州放出了開元盛世萬載太平的彩燈,讓朔方上下無不頌聖,這就讓他更滿意了。

所以,見李林甫謝罪,他便放緩和了語氣道:“杜君禮在奏疏上說,朝中有賢臣在,而他正當盛年,滿腔熱血,願為朕長守邊疆,禦羌狄於國門之外。年紀輕輕如他這樣肯擔重任的,著實不多見。而你亦年富力強,身為宰相,處理政務井井有條,朕也很期許。你們文武相濟,大唐方才能永保太平盛世。”

“臣必不負陛下厚望!”

李林甫感激涕零地謝了天子的嘉賞,又說了無數絞盡腦汁方才想出來的好話,等退出大殿的時候,竟已經有些汗流浹背。倒不是天子的威壓以及陡然發生的這档子事,而是因為殿中的地龍燒得太熱,杜士儀的慷慨陳詞又太過肉麻,簡直讓他有些忍受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