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天子賜琵琶

隨著入夏,洛陽宮陶光園太液池上的滿池蓮葉,一株株蓮花含苞欲放,成為了這夏日宮中一道艷麗的風景。因此,這一日李隆基便使武惠妃為書,請寧王夫婦和玉真公主入宮賞蓮。借著這個機會,武惠妃少不得多提了一句,於是天子點頭,遂請寧王夫婦帶上子女,請玉真公主帶著固安公主和徒弟玉奴同來。

李隆基的四個嫡親兄弟之中,申王、薛王、岐王已經都故世了,只有兄長寧王仍然健在,至於一母同胞的姊妹之中,素來親近的金仙公主也已經不在人世了。相傳去年年中薛王故世的時候,李隆基曾經一夜兩鬢霜白,人人皆道是天子重孝悌,只有李隆基自己知道,那是對死亡的恐懼。故而韋濟送來了一個活神仙張果,他竟是一度對其恩禮備至。

即便身為帝王富有四海,卻仍舊抗拒不了生老病死,這種難以名狀的情緒,隨著兄弟姊妹一個個故世而顯得尤其突出,故而登基初年分外勤政的他,眼下已經對軍國大事提不起太大勁頭來了。也唯有前方打的那些勝仗,會讓他提起精神。只可惜張九齡就是不能體會他激勵前方將士的心意,就是不允加張守珪為同中書門下三品,他在其百般勸諫之下也只能不得已收回了成命,心中卻大不以為然。

“邊疆將士浴血奮戰,如今建功立業,不過一使相卻還要吝惜,張子壽也著實自負太過了!宰相之名不可賞人?那從前王晙張說何以為相?”

李隆基這一句自言自語的話,雖然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但左近的宦官和宮人卻全都聽在了耳中,一時誰都不敢吭聲,卻都暗暗記在了心裏。高力士請了聖命,帶人馳往長安親自去拜祭杜思溫了,既然少人壓制,這些人難免會有各種小想頭。

等一行人到了陶光園旁的長廊,武惠妃和眾人已經早早等候在了那裏。寧王夫婦推了各種緣故,並沒有依惠妃之請帶上兒女;玉真公主卻依言帶了人來,玉奴一身道裝,固安公主亦是打扮樸素;眾人之中,就連武惠妃今日也不著華服,唯有壽王一身金絲銀線的絲袍,瞧上去豐神俊朗,四周不少宮人們都在私下偷窺,目不轉睛。

見眾人行禮拜見,李隆基親自上前攙扶了寧王起來,卻笑道:“大熱天把寧哥從最舒爽的家裏叫出來,可是讓你受罪了!實在是陶光園中這滿池蓮花久久不開,我有些心急了,故而方才請來諸位貴人,看看能不能催這蓮花綻放!”

在寧王李憲面前,李隆基一直都表現得虛懷若谷,不但不稱朕,而且口口聲聲的寧哥,仿佛親切而又隨意。然而,寧王這謹慎已經是多年來刻在骨子裏的,仍然謹守禮節:“天下最貴之人,非天子莫屬,既知陛下將來,這滿池蓮花定然會不日綻放以動君顏。”

李隆基被李憲這番話說得面上欣悅,遂又對玉真公主道:“天氣漸熱,元元你那道觀中,冰可夠用?”

“我如今哪敢像年少時肆無忌憚地用冰?不過屋子裏擺一擺,所用有限,有勞阿兄記掛了。”玉真公主一邊說一邊瞥了一旁的固安公主一眼,“而且夏日漫漫,身邊有元娘為伴,妙語連珠閑話家常,反而不覺憋悶了。若是她不來洛陽,我必定又要如往年一樣,帶著太真去王屋山仙台觀陪師尊,也當是避暑。”

司馬承禎如今仍居於王屋山仙台觀,李隆基雖也常常令玉真公主代自己去拜見,可要長留其在兩京卻始終做不到。不但是司馬承禎,就連韋濟千裏迢迢派人護送到京城的那位活神仙張果,在用各種讓人瞠目結舌的仙術讓他眼花繚亂大為動心之後,卻又硬是自請回山,他派人跟蹤的結果就是被人用不可思議的遁術給糊弄了過去,再也找不到人,讓他暗地裏惋惜了許久。

若有長生術,他豈不是能夠長長久久君臨天下!

所以,說到司馬承禎,李隆基不禁腹中暗嘆,緊跟著才若無其事地笑道:“有元娘相陪,你不覺寂寞就好!說起來,你和八娘一樣,雖是相從修道的人絡繹不絕,可正式收錄門下的,卻都是鳳毛麟角。八娘當初收了杜君禮之妻王氏為徒,你卻收了楊氏為徒,據言楊氏曾經拜在杜君禮門下學琵琶,你們這輩分豈不是亂得亂七八糟了?”

今天玉真公主本是想推脫不帶玉奴來,可玉奴卻說惠妃深沉,不可隨便違逆,她也就不得已帶上了這個如今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徒兒。此刻聽到天子如此說,她不動聲色地瞅了玉奴一眼,正要回答時,卻不防身邊的玉奴突然屈膝行禮,繼而不慌不忙地說道:“回稟陛下,從杜師學琵琶時,我尚不足六歲,自從杜師離開蜀中之後便少見其面,不過,師尊嘗言,我的琵琶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連杜師也未必是對手了。至於輩分,杜師從前就說過,達者為師,不論尊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