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逆轉

朱雀門前,杜士儀盡力撫民,皇城大理寺中,王怡依舊是孤身應戰那些早就對他心存不滿的官員。伏闕之事鬧大是個什麽後果,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於是他只能抓住此前安撫官民乃是杜士儀擔責作為由頭,始終言辭強硬地把事情推到杜士儀頭上,又再三重申自己此來乃是為了查清逆謀始末……這樣一來二去幾個回合的相持下,聽見這些話全都是老調重彈,拖著一條尚未恢復的腿來到這大理寺的王卿蘭終於忍不住了。

“王大尹,諸位明公都已經問了你這許多,我也不想重復。我只想問你一條,此案固然是謀逆大案,可如你這般興師動眾,是打算陷進去多少人方才罷休?”

“爾等既是如此冥頑不靈,本府也不與你們計較!”

王怡今日召見所有相關人等,原本是打算宣示權威,以及這些天日夜審理的結果,誰知道卻招致群起而攻,一時生出了夏蟲不可語冰的慍怒。

這會兒王卿蘭的質問更讓他陡然大怒。他一按憑幾站起身來,就這麽居高臨下地俯瞰著其他人,不容置疑地說道:“本府是奉旨前來長安安撫官民,爾等若有質疑也好,怨憤也好,大可參奏陛下!然則本府之命,不容爾等違背!今日你們回去之後,立時按照我所與名單之上的人名,將那幾家牢牢看住,倘若再有如今天這樣鬧出伏闕陳情的勾當,唯你們是問!”

事到臨頭,王怡竟還是如此高壓,包括孟溫禮和韋拯在內,一眾官員不禁全都為之怒極。可長安重地,如今卻鬧出了斬門闖宮的謀逆大案,他們大多數都逃不脫幹系,這一任的考評可想而知。如若真的和王怡這欽差抗衡到底,哪怕他們占理,事後焉知天子不會因此心生慍怒?

就在人人面面相覷,期冀於有人能夠站出來與王怡理論抗衡的時候,他們終於聽到背後傳來了一個清亮的聲音:“王大尹也是從地方官一任一任當到這河南尹的,當此官民無助只能伏闕求告之際,竟然以為只要將那些人家看住,就能夠一勞永逸?他們的本家你看得住,他們的姻親,他們的親友,甚至於長安城中為之不平的人,難道你都能看得住?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剛剛我出去安撫時,一老漢歷經久勸卻依舊不肯離去,為的是什麽?他一個兒子是犯事的屯營兵,為你看押也是應有之義,可你卻將他另外二子一並下獄,若是他白發蒼蒼一個想不開,一頭碰死在朱雀門前,那你又當如何?”

是杜士儀終於回來了!

和這位杜十九郎頗為熟絡的孟溫禮和韋拯同時為之大振,正要給他幫腔的時候,已經轉過身的他們同時發現,杜士儀仿佛沖著自己微微搖頭,一思忖就都決定暫時不吭氣。果然,王怡立時面色一板就要駁斥,可不想杜士儀卻搶在了前頭。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希有不傷其手者矣。’王大尹總應該讀過《老子》,不應連這個道理都不知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等奉旨來長安的目的,是因為西京留守王尚書暴薨,以至於群龍無首民心惶惶,不是因為這謀逆大案尚有諸多疑點,需要你日夜審理!本末倒置,本為大忌!”

杜士儀這話就說得重了,不但王怡一時面色鐵青,其他人也不禁佩服他的膽子,竟敢指斥王怡不顧聖命。今日之事後,可以想見,杜士儀這個年方弱冠的左拾遺和王怡之間將再也沒有任何轉圜余地!這小子怎就那麽會結仇,這麽不怕結仇?就在韋拯也不禁為之暗自咂舌之際,他隱約窺見外間閃過一個人影,雖然只是瞥見了一眼,但他還是立刻認出了人來。

是他的兒子韋禮!那小子和杜士儀素來交好,這次莫非也打算幹點什麽?

韋禮身為集賢殿校書郎,天子都不在大明宮的時候,他雖仍是在集賢殿中校書,可太極宮也不是不能來。更何況他是萬年令韋拯之子,真正的世家子弟,如今王怡被眾官圍困在這大堂之上,他在大理寺這正堂的外頭活動就方便多了。最最關鍵的是,在他身邊的不是別人,正是張嘉貞頗為嘉賞的苗延嗣之子苗含液!

“苗老弟,你都看見了聽見了吧?這一次王大尹是犯了公憤,違了民心,倘若這樣一意孤行下去,長安城中亂套,就是令尊也決計不好過。我又不是讓你當眾讓王大尹下不來台,就是讓你給他捎上令尊一個口信,莫非大家身為同年,你連這個忙都不肯幫?”

天子東巡洛陽,父親這個中書舍人固然同行,可苗含液卻不夠同行的資格,再加上他也願意沉下心來在秘書省好好看看書,於是倒也甘之如飴。可誰曾想長安城中倏然鬧出了那樣令人難以置信的謀逆大案,緊跟著河南尹王怡緊趕慢趕到了之後,第一件事是追根究底,把事情鬧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