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山一盤棋(四)回來了!(第2/3頁)

片刻之後,他下定決心,起身道:“釋之,我欲以你為主帥,陸先生輔佐,統五千步卒並兩千騎軍,立刻出發,務必在天黑之前,奪取陜縣。奪下陜縣之後,你需立刻分兵,占居風陵渡。

至大河冰封之前,務必要將風陵渡口,牢牢掌控於手中。”

呂釋之一聽這些話,那裏還不知道劉的心思?

姐夫這是要有大動作啊……雖不了解張良所說的亂局是什麽,但掌控風陵渡,豈不是為了讓蒙克大軍,順利渡河,攻占河東之地嘛?呂釋之連忙插手道:“大王放心,釋之定不辱使命。”

從函谷關到陜縣並不算遠。

用朝發夕至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澠池守將,本為秦軍將領,隨章出函谷關,征戰山東。

後留守~陽,輔佐董翳鎮守+池。如今,老秦頹敗局勢也很混亂,他駐守+池,倒也還算輕松。

至於董翳在洛陽不得勢與他無關了。

反正這大難臨頭之時,個人顧個人。他只要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董翳的死活與他無關。

夜幕降臨,澠池守將得到了消息。

秦軍自函谷關出擊,奪取了陜縣縣城。

澠池守將乍聽後,著實感到一絲緊張。但又一想,關中如今混亂勢尚不明朗,哪有精力對外作戰?估計這陜縣的秦軍,是某支小股人馬偷襲吧。我雖是關中出身

今卻是楚軍將領。如果坐視你們奪取了陜縣,上面話,我豈不是要跟著受到牽連嗎?

再說了,楚軍上將已經兵臨陽,不日將抵達~=陽。

我如果不作為項籍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主兒,到時候丟了腦袋,更不值得!

罷罷罷,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既然我如今身為楚將要為楚國考慮。復奪陜縣,擊潰秦軍正好可以在上將軍面前露臉。

澠池的守將不怠慢,連夜點起兵馬陜縣。

從+池到陜縣,距離也不太遠……

大約在後夜時位+池守將率兩千兵馬抵達陜縣城下。卻見城門緊閉,城上龍旗招展。

燈籠火把,亮子油松,照的城上一片通。

一名文士站在陜縣城樓上,厲聲喝:“我乃唐國禦史郎中陸賈,奉大王之命,鎮守陜縣。

爾等子,再敢靠近一步,格殺勿論!”

說著話,那城頭上排排弓箭手嘩啦啦出現在城垛上。

刀槍劍戟,斧鋮鉤叉,在火光中閃爍冷森寒芒。+池楚軍,一下子懵了!

這城頭之上,少說也有幾千人。看那精氣神,一個個精神抖擻,殺氣騰騰……

自己這邊只有兩千人,比人家的兵馬還不如。在唐軍嚴陣以待之下,妄想復奪陜縣?是比登天還難。

這守將也是個有眼力價的主兒,看出唐軍並無意出城作戰。

於是二話不說,率部就走。不過他也怕唐軍尾隨追擊,親自斷後壓陣……而陜縣唐軍,也不追擊,任由他領兵撤退。看著那消失在夜色之中的人馬,陸賈暗自冷笑,轉身走下了城樓。

就如同是一場鬧劇,澠池的守將沒動一兵一卒,剛到陜縣,就立刻撤退。

一來一回,可就過了一整夜的時間。

楚軍人困馬乏,有氣無力的往+池方向行進。一邊走,那+池守將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要是秦軍奪取陜縣也就罷了!

這唐軍為何出現在陜縣?

武安侯劉邦不是把關中攪得天翻地覆,唐軍從何而來?既然唐軍來了,武安侯又在什麽地方?

由於函谷關封閉,許進不許出。

劉邦在關中落敗的消息,並沒有傳遞出來。

澠池守將並不清楚,在短短幾日的功夫,關中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劉邦已經被殺死了!

天亮時,+池籠罩在一片霧氣中。

已近深秋,也是霧氣最頻繁的時間。澠池境內,有許多河澗,使得這個地區的秋霧,格外濃重。遠遠的,已經能看見+池縣城的輪廓,聽見西河水潺潺流動的聲響。楚軍也放松了警惕,在+池城下大聲喊喝,讓城上的人打開城門。誰也沒有注意到,那城頭上飄揚的龍旗。

突然間,縣城裏傳來嗚咽的長號聲。

城門大開……

一隊鐵騎從縣城之中沖殺出來,為首一員大將,揮舞大,厲聲喝道:“黑旗軍,李必在此!”

黑旗軍?那又是什麽來頭?

城外的楚軍,都感到好一陣的迷茫。

澠池守將更是糊塗,不過他好歹也是出身於秦軍,參與過連番大戰,所以馬上就反應過來。

指揮人馬抵抗,可這楚軍人困馬乏,被黑旗軍殺了一個措手不及,哪有半點精神反抗。

與此同時,身後也傳來一陣隆隆馬蹄聲響。

駱甲率部從後掩殺過來,兩下夾擊,將楚軍頓時殺得四下逃竄。

那+池守將和駱甲打了個照面,兩人交鋒三個回合,駱甲借戰馬雙鐙之力,一將對方挑於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