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零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一)(第2/4頁)

在震耳欲聾的巨響聲中,兩邊峭壁都為之顫抖起來,水汽縈繞,巨浪沖天,宛如巨龍回繞河上。

河津決堤!

夏陽大水……

出禹門口之後,黃河兩岸的村鎮城鄉,都遭遇了或大或小,程度不等的洪災。

死傷數千人,上萬人流離失所!

然而這並不是最讓人恐慌的事情,真正讓人感到恐慌的,是那橫在龍門峽口出,兩支巨型銅器。

一支青銅鋮,一柄青銅劍!

銅器,並不是什麽出奇的物件,家家戶戶地,都不可避免的有那麽幾件。

可這龍門峽口的青銅器,卻是巨大的令人感到吃驚。每一支青銅器

都有幾千斤的重量,就那麽插在龍門峽口地河中央的上,在陽光下灼灼閃亮。水面石舟,是龍門一景。

傳說禹王墓就在那石舟下面。

而現在,石舟上出現了一道巨大的裂痕,兩支青銅器就插在那上面。

並且,在青銅器上,出現了八個金色的古篆。有見識的人,能一下子辨認出來,那是商周時期的金文。這金文,也可稱之為銘文,篆刻於銅器之上,一般是用來祭祀天地所用的文字。

青銅劍上寫著:禦龍飛天。

銅鋮上則有‘鋮當國’的銘文。

聯想到昨夜巨龍咆哮,沖天盤繞的詭異景象,所有人在一刹那間,都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在如此激湧的水流上,在那傳說中地禹王墓上……

出現了這麽一個詭異的景象,是什麽?代表著什麽?是不是上天,向世人發出了某種警示?

消息在第一時間,傳遞到了巨鹿項羽的耳中。

範增張耳,韓信陳嬰都呆呆的坐在大帳裏,一個個面面相覷,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

“亞父,這禦龍飛天,鋮當國,是什麽意思?”

項羽可不是沒有文化地人,卻有點不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範增臉色難看,握緊了拳頭,久久不語。

陳嬰開口解釋說:“上將軍,……是古之聖品,至尊至貴,人神鹹崇。

它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是傳說中地神器,更是今時寶劍之前身。黃帝本紀之中有記載‘帝采首山之銅鑄,以天文古字銘之’,又有管子地數篇記載,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鎧……也就是說,黃帝和蚩尤,都曾制為兵。所以,亦即為劍。”

項羽忍不住問道:“可這鋮當國,又是何意?”

張耳深吸一口氣,突然站起來笑道:“上將軍,耳要恭喜上將軍,賀喜上將軍。”

“哦,喜從何來?”

“鋮,屬殺器。”張耳解釋道:“也就是說,當以殺伐而立國。上將軍勇武非常,自起兵之時,所向無敵,殺伐果決。巨鹿一戰,上將軍勇武之名,天下人誰不知曉?這分明是說,上將軍當王天下,此不為喜事嗎?”

“哦?”

項羽一怔,扭頭向其他人看去,“是這樣嗎?”

韓信連忙說:“張先生所言極是,以信之拙見,當為此議。”

“啊……哈哈哈哈!”項羽聽完這話,忍不住放聲大笑。殊不知,範增面沉似水,陳嬰低頭沉思。

待走出大帳是時,範增一把抓住了韓信和張耳兩人的手臂。

“你們……怎可如此教唆上將軍?今上將軍大業未成,依舊是楚王臣下,你們這樣,豈不是讓……再說了,你們難道看不出來,這八個字另有其他含義?絕不應該,如此來解釋啊!”

陳嬰慢慢踱步過來,輕聲道:“《書-顧命》記載: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鋮,即為‘劉’。耳公為何曲解其意?再說了,即便說鋮為殺器,那《爾雅》之中也有記載:劉,殺也!

更何況,禦龍飛天,當指禦龍氏。

禦龍氏劉累,乃北劉之祖先,亦即那劉的祖先……這分明是說,那北疆劉+,當王天下!”

範增不置可否,只是嘆了口氣。

“上將軍今援巨鹿,正志得意滿之時。

耳公這麽解釋,也不算太差……上將軍今之大敵,乃是章。若是扯上北疆,反而不美。

只是耳公,你萬不該鼓動上將軍王天下,需知這時機尚未成熟。如此一來,上將軍只怕會更加驕狂,反而會陷入四面受敵的窘況。你今日之說,出你嘴,入我等耳,切勿向外傳播。”

張耳點了點頭!

他何嘗不知,自己今日這番話是阿諛之言?

可形勢逼人強啊,誰讓項羽如今勢大,他若不放低姿態,弄不好連性命都保不住。

以前,張耳還不覺得劉能成什麽氣候。

但現在,他也不得正視這劉,手段端地是不簡單啊……

劉正欲出行,在家中整理行裝。

呂釋之已占領了廣武城,打開了通往北地郡的通路。

作為廣武君,他必須要走上一趟。畢竟是自己地封地,說穿了那廣武城的百姓,可是他地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