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一)(第3/5頁)

月氏王一拍大腿,“著啊,原先生所言極是。”

不過轉念又一想,他搖了搖頭,“可是我已經同意了四月和阿利地婚事,只怕會惱了東胡。”

原平忍不住大笑道:“大王,東胡離陽山千裏之遠,況且中間還有個匈奴的呼衍部落阻隔。阿利現在身陷東胡王位之爭,哪有精力顧及這個?大王又何必要舍近而求遠,豈不可笑?”

月氏王聞聽,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天氣放晴,可氣溫依舊很低。

車馬在行進時,很容易出現打滑,造成車翻人亡的事件。

劉:衍之後,見此情況,只好下令暫停前進,在:衍休整。

待到道路好走一些後,在啟程北上……

當然,這只是借口!

劉在是要能拖一日,就拖一日。

他一邊派人前往九原通知此事,另一邊則讓賈紹加強對山東局勢的了解,了解王離的戰況。

在山裏面摸了一兩個月,幾乎對山東地局面,完全失去了解。

他最先得到地,是李由的死訊。緊跟著從鹹陽又傳來消息,趙高正式宣布了李斯地死訊,並且滿門抄斬。李斯的家宅,被掘地三尺,一家老小幾百口人地屍體,棄之廢墟大坑之中。

為此,劉+在行進過程中,專門抽出半天時間,祭奠李家老小。

這也讓李潁等人,感激涕零。

至於九原的留守官員,乃是馮劫地門生。

對於此,劉到不擔心,讓馮唐出馬,和九原長聯絡。

同時,劉還交給了馮唐一個任務,讓他在

長聯絡的同時,設法通過九原長,和關中取得聯系。:<是,要弄清楚關中目前的狀況,特別是幾處重要的關隘,必須打聽清楚。

馮劫雖已死,可他的故舊門生,卻不可能全都被殺掉。

馮唐毫不猶豫的應下此事,帶著人連夜,趕赴九原去了……

:衍的留守官員,對劉一行存著戒備之心。不說其他地,只這十萬流民湧入:衍,足以讓:衍陷入癱瘓之中。所以,:衍長派出官吏,通知劉:進城可以,但只能劉家眷進城,流民和兵卒,全部在城外安置,沒有:衍縣城發出的通行手令,擅自進城,斬立決!

看著那說話都帶著顫音的吏員,劉森森一笑。

“告訴你家大人,就說我無意進城,但是這百姓地安置,糧草帳篷,必須要給予資助,否則……”

否則什麽?

劉沒有說,那吏員也沒有問。

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了,有些話不需要說出口,否則就傷了感情。

:衍的官員,倒也不想招惹麻煩,立刻答應了劉的請求,送出了一萬頂帳篷,和大批糧草。

一萬頂帳篷,已經是:衍的極限。

對劉+而言呢,這足夠了……

他立刻命人在:衍城外,依杭金山紮下營地。十萬流民地營地,延綿數十裏,密密麻麻。

不過,當劉了營地之後,卻得到了通報,說是有不少:衍百姓,前來拜見劉。

“:衍百姓?”

劉得到消息的時候,正在大帳中和人商議事情。

乍聞下,不禁有點惑。他在:衍並不認識什麽人,為何會有人來拜見自己?

帶著車寧樂叔,劉奇的走出大營。

只見營門外,大約有千人上下,男女老幼,相互扶持。有的衣著華貴,有的則是粗布麻衣。

劉出來,這些人呼啦啦上前,全部都跪在了地上。

“啊,諸位為何如此大禮?”

“劉君侯啊,我們今日前來,是要感激您當年的活命之恩。”

一個衣著華貴地男子開口說道:“我們原本居住在濟北,五年前三田之亂發生後,依照秦律,我等都難逃一死。可不知為何,後來卻改成了舉家遷涉……我們一打聽,原來是君侯求情。”

“哦!”

劉+有點明白了,原來是當年從濟北被遷徙過來的百姓。

“來來來,我們進營中說話。”

這些人有地端著酒,有的拿著剛做好地鍋盔大餅,有的還牽著牛羊,隨劉+等人走進大營。

一千多人,當然不好安置。

於是他們就選了一些代表留下來,其他人又回到了城裏。

劉很熱情地詢問了他們在河南地的狀況。

一個老者說:“從三齊遷過來的百姓,加起來差不多有三四萬人。不過到了九原後,就被打散了……我們這都是一個鄉的,被分到了:衍。還有九原、北廣武成等地……有的甚至被送到了雲中郡。這路途遙遠,大家漸漸的也就失了音訊。不過一提起君侯,我們都很感激。”

“你們原本與三田無關,我也實不忍這許多人人頭落地,故而盡綿薄之力罷了。

大家只要能過的好,我多少也算是心安了。否則的話,即便我離開了,也會感覺著不舒服。”

“君侯,您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