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0九章 長征(九)(第4/5頁)

劉連忙道:“如此,多謝先生。”

公叔繚微微一笑,拍了拍劉秦的腦袋,“好了,莫要再裝了。你爹爹一來,我就知道你這心思早就跑了……且去玩耍吧,我與你爹爹商量些事情。今日的功課,就到這裏,明日繼續。”

劉秦臉一紅,放下手中地書卷。

劉朝他笑了笑,讓劉秦自己出去玩耍。

待劉秦出去後,他才看著公叔繚說:“公叔先生,不知有何見教?”

“君侯以為,王離必敗?”

劉一怔,點點頭。

“何故?”

“這個嘛……”

劉+不知道該怎麽回答。(*)難不成對公叔繚說,他是穿越來得,看過史記,所以知道王離輸了?

公叔繚倒沒有追問,只是笑了笑說:“君侯若覺得不好說,那就罷了。

不過,既然君侯認為王離必敗,河南地必為君侯所得……那麽君侯抵達河南地之後,有何打算?”

打算?

劉大了眼睛,心裏不由得奇道:有什麽打算,難道你還不知道?

到九原之後的打算,早就和公叔繚說過。只是公叔繚突然提起這件事,必然有他地想法。

“君侯立足九原,將以何名?”

劉一怔,這倒是從未考慮過。

“君侯若以老秦之,難免遭人攻掠;若王離戰敗,那麽君侯必然將面臨群狼圍攻,則危矣,

但不以老秦之名,又將以和名目?”

“這個嘛……”劉想了想,正色道:“還請先生教我。”

公叔繚說:“我曾聽叔孫說過,君侯乃商周時,劉氏唐國之後人,不知對也不對?”

劉點點頭,心道:我哪裏知道?反正大家都這麽說了,我不承認也不可能,就算是吧。

“既是劉氏唐國後裔,當立國為唐。

君侯需早作準備,王離敗時,即為君侯復國之日。到時候,君侯可昭告天下,就說願為老秦北方屏障。

如此,君侯以秦人之身,復立唐國,不但不會讓關中百姓反感,還能夠讓六國諸侯所接受。

從此以河南地為根基,先取雲中,與代郡相連。

只不知道,陳道子在河北所謀之事進行的如何了……如果順利地話,無需一年,河北之地,將盡落君侯之手。到時候君侯挾老秦屏障之名,入主關中,立國號為唐,則天下可得。”

公叔繚所言的,是一個戰略上地方針。

當然了,若實施起來,還需要很多細節進行磋商。

但是,這方向必須提前確立。劉+閉上眼睛,仔細思忖一番之後,起身拱手道:“就依先生所說。”

轉眼,已過仲秋。

炎炎酷暑即將過去,山東北部的氣溫,開始回落。

細算一下,這一眨眼的時間,就已經過去了半年。李潁終於回來了,同時隨他一同回來的,還有蒯徹。

“涉間已讓出了界休通路,並兵退

,為君侯放行。”

李潁的長相,頗有些和李由相似。

他當年曾在藍田大營中效力,後來又追隨蒙恬,參加了河南地之戰。

只不過,李潁沒有在永正原呆過,所以和劉沒有見過面。他被蒙恬派往雲中,在王離帳下聽令。

河南地結束之後,李斯老妻過世,李潁回家為祖母守孝。

之後發生了三田之亂,李潁就奉命前往洛陽,在父親李由的帳下聽命。李斯出事之前,李潁擔任~陽尉,更協助李由,和吳廣在~陽城鏖戰了百余日。如果不是李斯出事,至少能出任一方主官。可是隨著李斯入獄,李潁也被架空,後來幹脆辭官,幫助父親李由打理軍務。

從某方面而言,李潁深得李由真傳,穩重的很。

他說:“涉間看了我父親地信後,頗有意動。不過估計是擔心王離那邊問罪,故而遲遲沒松口。”

這恐怕也是涉間允許劉的人,駐紮少水之源地緣故。

李潁說:“若非蒯先生說服了王離,涉間未必會那麽快,就下定決心。

涉間將軍讓我捎話給君侯,未能隨君侯征伐河北,是他生平之憾事。若有機會,待山東之亂結束,他一定會向上將軍請命,前往河北,與君侯並肩作戰……君侯,咱們真的要去河北?”

劉微微一笑,“河北之地,我早晚取之,但卻非是現在。”

蒯徹忍不住開口道:“君侯,我在晉陽觀秦軍兵馬,軍容整肅,頗威武,與早先所見之秦軍,大不一樣。我實擔心,若王離征伐山東結束,反攻河南地時,我們真地能擋住那秦軍嗎?”

當初選定河南地做根基的時候,是建立在王離必敗的基礎上。

加之當時所見到的秦軍,戰鬥力的確是不高,故而所有人並未十分在意。

可是現在,連蒯徹都有點動搖了……

以如此精銳之兵馬,真的能在河南地站穩腳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