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兵臨城下(第2/3頁)

所以劉在這個時候,必須要行那連橫之策,不僅僅是與魏國寧陵君打好關系,還要和>)行這連橫之策,樓倉才能免去後顧之憂。

陸賈分析的很透徹,甚至將各方的優劣,全都寫了下來。

洋洋灑灑萬余言,卻讓劉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前世的劉,雖出身軍人世家,但畢竟沒有真正的走上過戰場。況且,後世的軍事

秦漢時的兵法謀略,雖有脈絡可尋,終究有很多差別[過兵書戰策,來到這個時代也看過商君殘篇,拜讀完整的《尉繚子》。甚至說,他在北疆連番用計,與匈奴激戰,說不懂得謀略,自然是有些說不過去。

然後,劉的謀略,大都停留在戰術層面上。

在大局觀方面,他可以依靠著先知先覺搶到一些先手,可總體而言,還是非常的薄弱。

特別是在目前的狀況下,整個歷史似乎已經變得撲朔迷離起來。許多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讓劉的先知先覺徹底失去了作用。於是乎,他迫切的需要提高自己的大局觀。陸賈的這封書信,無疑給劉開啟了一扇大門……這古人的智慧,果真深似海。合縱連橫之策,劉可謂是如雷貫耳。但當真正使用的時候,才發現這裏面,竟然包容了各個方面的學識。

陸賈的策略,非常清晰。

首先要說服薛郡王恪,與劉達成一種默契。

隨著鹹陽失德,老秦對地方上的控制,變得越發薄弱。王恪作為老秦人,撐到現在,可以說已經盡了全力。薛郡現如今非常疲憊,繼續有盟友的支持。而李由在東郡,被蒲將軍柴武死死的纏住。雖然說局面上占盡了優勢,但也的確是被柴武騷擾的狼狽不堪,難有余力。

章被魏軍拖住,再加上項梁大軍虎視眈眈,也無法提供支援。

從前,王恪還有個東海郡可以作為援軍。但現在司馬欄死了,薛郡等同於是孤軍作戰。面對聲勢日益浩大的齊王田,王恪的確是需要一些援助。振奮軍心也好,怎樣也罷,總好過現在。

劉與王恪有舊,此時伸出援手,王恪定不會拒絕。

只要和王恪結盟成功,那麽劉就有資本和章去談判。否則一旦王和劉撤出薛郡泗水,章就要面臨義軍大匯合的局面。十幾萬楚軍,十幾萬齊軍,還有魏軍……章如何選擇?

章只要點頭,答應牽制住楚軍主力,劉就有足夠的資本,和義軍討價還價,周旋起來。

想必楚軍也不想在樓倉糾纏太久。

守住樓倉,就能維持住山東南部的確一個微妙的平衡,劉就能從中漁利。

樓倉堅持越久,得到的好處就越多。不管章也好,楚軍也罷,都不會願意這樣子糾纏下去。

劉逐字逐句的反復讀過,對陸賈是贊嘆不已。

“阿嬃,你覺得陸先生的這番計謀,如何?”

呂嬃不置可否,“你若是覺得好,那就是好嘍……我一婦道人家,哪裏懂得這許多復雜的事情。”

“既然如此,我擬全權委托陸先生進行此事,你覺得怎樣?”

呂嬃想了想之後,輕聲道:“委托陸先生操作此事,自然是好的。可我擔心,陸先生會不會借此機會……你也知道,你若委托他全權操作,就等於把泗水郡北部,都給了陸先生掌控。”

劉明白呂嬃的意思。

她是擔心,陸賈在沛縣坐大啊!

一旦全權讓陸賈操辦這件事情的話,等同於沛縣、彭城、留縣三地的兵馬,物資,人員全都交給了陸賈……如果陸賈到時候有什麽二心,那可就等同於把自己的後脊梁都亮給了人家。

劉沉吟不語。

半晌之後,他一咬牙道:“雖說陸先生跟我時間不長,但既然委托給他,那我就只有去相信他。”

“夫君既然決心已下,妾身自無異議。”

當下,劉立刻寫了回信,並把自己的印信,一同交付給了信使。

呂嬃害怕出事,還派了司馬喜隨行同往沛縣。這一切處理完畢之後,天已大亮……

朝會的時候,徐縣大捷的消息傳來,讓所有人自然少不了一番歡呼和慶祝。叔孫通命人在樓倉城內,大肆宣揚徐縣大捷的消息,以振奮樓倉百姓的士氣。同時,他也提醒劉,徐縣大捷並不是結束,相反只是一個開始罷了。以楚人之性情,遭此大敗,一定會瘋狂的反撲。

對此,劉自然也心知肚明。

不過他還是虛心的接納了叔孫通的建議,派出十數支斥候人馬,加強對楚軍的偵查。

正午時,斥候來報:楚軍大軍以渡過了淮水,向樓倉迅速逼近。

“那灌嬰他們現在如何?”

斥候說:“灌嬰將軍所部人馬,在昨夜偷襲楚軍前鋒之後,於淩晨前已撤離,如今去向不明。”

劉不由得長出一口氣,和叔孫通賈紹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