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寧陵君(第2/3頁)

如今可不必昔年陛下橫掃六國之時。

且不說二世非陛下可比,老秦自身只怕也是有心無力。你們,處心積慮十載,又豈能答應?”

周市一言不發,靜靜的看著劉。

片刻後,他輕嘆一聲道:“君侯乃老秦之臣,即知我等心意,何不將我拿下,以絕後患呢?”

“老秦,非嬴氏之秦,乃關中百姓之秦。

二世昏庸,任用小人,倒行逆施,實不可恕。我雖有心,一來有心無力,二來也不敢逆天而行。氏已失其鹿,天下群雄逐之。我若在此時出手,只怕未等行動,已成天下人公敵。”

周市笑了,“原來君侯也知大勢……

只是,君侯你占據樓倉,扼守淮漢,始終是所有人的心腹大患。況且,樓倉距離關中路途遙遠,君侯以一支孤軍而占據此地,周遭虎狼窺視,豈不險哉?而章對張楚開戰之時,怕也就是虎狼圍攻樓倉之日。君侯是聰明人,何不早作決斷,以保全自身,為日後謀求呢?”

“但不知,先生有何建議?”

劉知道,接下來的話,才是周市此來的真正目的。

周市說:“君侯可知寧陵君

“略有所聞……周先生,你莫不是要我投降寧陵君吧。我先說好,若是這樣,先生可以閉口。”

周市搖頭笑道:“我知君侯心系三秦百姓,斷不可能歸順任何一方。

我此來,是要與君侯合作……君侯想必已知曉,寧陵君乃魏王後裔,如今得張楚之力,據大梁得魏王之位。寧陵君久聞君侯之名,願與君侯結為盟友。君侯乃秦人,扼淮漢通路,必為虎狼仇視;且嬴氏與君侯不和,張楚滅亡之後,嬴氏絕不會放過君侯……而那時,樓倉危矣!”

周市這一番話,倒也不是危言聳聽。

劉雙手合十放在頜下,靜靜的看著周市。

“我與寧陵君合作,又能有什麽好處?”

“魏王欲求碭郡。”

“然後呢?”“請君侯資助!”

原來如此……

劉大概明白了周市的意思。也難怪,那寧陵君占居大梁,急需擴張,以增強魏國的國力。

大梁城的情況,劉大致有一些了解。

要說庫府裏沒有存貨,那不太可能。但在這種亂世,想要擴張,僅憑大梁城的庫府,全無可能。所以,寧陵君的目光,就不得不盯在其他地方。三川濟北等地,以寧陵君目前的實力,肯定不敢輕易碰觸。即便那裏曾是故魏的領地,可面對著精銳秦軍,寧陵君也需謹慎。

不能取故魏之地,那就只能把目光放在碭郡、潁川和泗水郡這些地方。

潁川,如今被張楚占領。一旦秦軍對張楚發動攻擊,那麽潁川就是第一戰場。

寧陵君不敢取。

不能去潁川,那就只剩下碭郡和泗水郡兩地。而碭郡與大梁毗鄰,所以寧陵君就把目標鎖在了碭郡。但是,即便攻占了碭郡,寧陵君還要面臨一個麻煩,那就是糧草輜重的匱乏。

山東南部的糧草輜重,幾乎都囤積在陽和樓倉。

打陽?

那是找死……

寧陵君的目光,也唯有放在樓倉上面。恰好周市和劉相識,所以這位寧陵君就派周市前來遊說。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合作的問題。

二百年戰國,合縱連橫本就是平常事。今日的敵人,明天的朋友,期間的變幻讓人難以捉摸。只是劉未曾想到,他如今困據樓倉,就有人找上門來聯合。從劉的角度而言,寧陵君占居了碭郡的話,自然對他有好處。至少在章邯滅張楚之後,可以從側面牽制住秦軍。

而且,劉還可以通過寧陵君,在反秦集團中獲得一些必要的幫助。

這在目前,他也迫切需要……

只不過,劉希望從這件事當中,謀求更大的好處。

當下,他借口需要考慮,沒有給周市正面的答復。而這時候,曹參也來了,劉也隨即停止了談論此事。曹參帶著周市下去休息,劉趁機找來蒯徹叔孫通等人,來商議這件事情。

蒯徹搶先道:“此人前來,倒也是君侯的機會。

如果有寧陵君從中協調的話,君侯北上之事,倒也可以少了很多麻煩。不過,還需仔細斟酌。”

“老蒯,你以為該如何是好?”

“自樓倉北去,一路上會有許多阻攔。

君侯,既然你已決心北去,徹願為馬前卒,憑三寸不爛之舌,效仿蘇秦張儀,為君侯說出一條通路。不過如今寧陵君既然來了,何不讓他出面,為君侯在泗水郡打開一條北上之路?”

蒯徹的心思,劉多少知道一些。

陳平去河南地之後,蒯徹就有些焦慮起來。論關系,蒯徹是劉的家奴出身,和劉關系很近。但比起陳平來,卻似乎差了一些……陳平跟隨劉的時間,不見得比蒯徹短,而且與劉有袍澤之誼,一起在河南地出生入死過,甚得劉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