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以命換命,千金一諾(第2/5頁)

季布說:“君侯,我若不降……”

“你若不降,我這裏有三百飛熊軍。一聲令下,滅爾等不過彈指之間。我會厚葬與你,而後立刻回轉樓倉,劫殺那葛嬰。到時候,我定不會放過他,取他性命,讓他與你九泉下作伴。”

“兄長……”

箭塔下,一個青年忍不住喚了一聲。

季布沉吟片刻。仰天一聲長嘆,“葛將軍,非是季布忘恩負義,實在世……君侯。季布……降了!”

說著他,他棄了弓箭,手搭箭塔木欄,縱身從箭塔上跳了下來。^^^^

“都丟了兵器!”

他喊了一聲,緊走兩步後,單膝跪在劉闞馬前:“罪人季布,叩見君侯。但願君侯能恪守信用,不忘今日之諾。”

劉闞翻身下馬。大笑著將季布攙扶起來,“我得季布兄弟,勝得十萬甲兵。”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從表面上去,似乎是荒誕可笑,沒有半點道理。

葛嬰如今在樓倉,手裏握著幾萬兵馬,比起樓倉。似乎是占盡了上風。劉闞大言不慚地說饒葛嬰性命,如果放在後世,說不得會被人嘲笑做瘋子。他幾百人,就算加上樓倉的兵馬。居然想要打敗十倍於他的韓軍?這種事情怎麽看,怎麽都是一個笑話,一個不可能的笑話。

可季布卻心知肚明,劉闞並非在說大話。

他是南郢人,是楚人。

父母早亡,身邊只有一個兄弟,名叫季心。

季布這個兄弟。性情暴烈。且仗義疏財。早年曾遊俠關中,在三秦之地曾闖下不小地名號。

為人任俠而好鬥。屬於那種一言不合,就會拔劍相向的人。

在家鄉和當地大豪鬥劍。失手殺死了對方。季布無奈,只好拋棄家產,帶著季心逃離家園。

本來,季布想要去吳地,也就是會稽郡躲藏。

可偏偏季心當年遊歷關中的時候,正逢劉闞在富平和匈奴人交手,不由得為之向往。劉闞坐鎮樓倉,季心就提出了去投奔樓倉的主意。季布一開始不肯答應,畢竟劉闞是一個老秦。但聽了季心地說辭之後,也不禁生出仰慕之情。加之劉闞那杜陵酒神之名,特別是樓倉自建立以來,泗洪一地百姓安居樂業,淮漢一路盜匪絕跡,讓季布對劉闞,的確是很敬重。

於是和兄弟一起來了樓倉!

而當時,正逢三田之亂,劉闞不在樓倉。

季布兄弟一合計,幹脆投軍算了。

樓倉軍和大多數軍隊不一樣,用劉闞的話來解釋:樓倉軍是職業軍人,而不似老秦的兵制。

在樓倉,一共有兩個兵營。

一個是所謂地更卒大營,用來掩人耳目。

服役的壯丁,會在這個大營中進行最基礎的訓練。但這個大營裏的兵卒,算不得樓倉軍。

只有經過了一番考驗和磨練之後,才可能加入真正的樓倉軍,成為職業軍人。

當然了,這種事情,決不可能為外人所知。即便是季布兄弟二人,也不太清楚其中的奧秘。

樓倉有極其豐厚的條件,讓劉闞來訓練職業軍人。樓倉不缺糧,劉闞不缺錢。

這兩件加在一起,就形成樓倉特有地兵制。

當然了,對外宣稱,仍然是征召兵役,否則必然會被彈劾。當了樓倉兵,不用服徭役,不需要自己配備兵器幹糧,一切都有樓倉分配。吃得飽,穿得暖地同時,還可以得到一些軍餉。

這對於當地人而言,頗有誘惑力。

但是要成為真正的樓倉兵,也並不容易。劉闞只能在小範圍內推行這套精兵政策,除了樓倉,哪怕是在大澤鄉等地地兵營之中,都會實行老秦的兵制。這也是樓倉軍自建立以來,五六年當中,只有兩千兵馬地緣故。其中固然有條件環境的制約,更多的則是由於劉闞的謹慎。

況且,兩千精兵對樓倉而言,已等同於十抽一。

再擴大的話,哪怕劉闞再有實力,也承受不起這種壓力。

本來,季布兄弟很有希望成為職業軍人。可惜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鬥毆,最終喪失了機會。

季布兄弟兩人被調到了大澤鄉軍營,後來葛嬰前來,季布念其救命之恩,於是跟隨了葛嬰。季布這個人很重情義,也很守信諾,否則也不會有後世千金一諾這個成語地出現。不過他追隨葛嬰。卻不代表他認同葛嬰地做法。特別是葛嬰立韓成為王,讓季布非常地反感。

韓成朱雞石在僮縣的橫征暴斂,也讓季布深惡痛絕。

若非念葛嬰當初為他求情,說不定季布早就帶著他那兄弟。往會稽郡去了。

但這並不代表說,季布是一個盲從之人。他有頭腦,也在觀察。從葛嬰兵強馬壯地聲勢中,季布清楚的看出,葛嬰和韓成這些人,並非成大事之人,遲早會滅亡。留駐泗洪,強攻樓倉。只是加速了他們地滅亡而已。如今,僮縣再一丟失,葛嬰所部的命運,已可以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