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九原(二)(第3/4頁)

“我……”

“聽話,去洗洗,吃點東西,好好睡一覺。醫生不也說過了嗎?小公主沒有大礙,休息一下自然能夠恢復過來。你在這裏守著。反而會影響小公主地休息……聽話,跟我下去休息吧。”

劉信歪著腦袋,片刻後一呲牙。笑了。

他點點頭,“恩,我肚子餓了!”

廢話,能不餓嘛?劉信的食量本來就驚人,這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又怎可能不感到饑餓?

就這樣,劉闞帶著劉信下去吃飯休息了。

書房窗口旁,扶蘇看著這叔侄的背影,忍不住一笑。“上將軍,怎地這老劉家,盡出此等熊虎之士?前時我聽蒙疾說,劉君侯的哥哥,比他還要驚人,而且武力超群,有樓倉巨熊之稱。”

蒙恬走到了扶蘇身旁,笑著點點頭。

“臣也著人打聽過一些老劉家的往事……劉君侯的祖上劉悚,也是熊虎之士。想想倒也有道理。武王偏愛熊虎之士,能為武王騎將之人,豈能是善與之輩?不過當時有烏獲孟賁之流,顯不出他地名聲。不過以我之見,如今這劉家三熊,怕是比當年武王座下之力士不遑多讓。”

“有此猛將,實乃我大秦之福啊!”

扶蘇說罷,轉過身來,“上將軍。出兵之時就拜托你了。這件事情當越快越好。莫要讓那賊子得了喘息之機……這樣吧,我調蒙疾他們過來。隨我為後軍。待上將軍起兵,我等隨後出發。”

蒙恬點點頭,“甚好!”

他輕舒猿臂,看著擺放在書房中的沙盤,突然苦澀一笑,“沒想到,陛下會走地如此突然。”

扶蘇,默然無語……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孫子兵法開篇即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這大軍一動,諸般事情就接踵而來。錢糧耗費,更格外驚人。想當初,蒙恬在河南地發動決戰,表面上是只動用了幾十萬人馬。可實際上呢,各地調動的人員,高達百萬之巨;再如南疆戰事,任囂統兵詐稱五十萬,實際兵馬不過二三十萬。仆從徭役,卻比兵馬人數更多。

扶蘇和蒙恬,都是知兵的人。

深知這兵馬一起,會有更多的事情出現。未雨綢繆,是為大將者必備的功課。所謂夫未戰而廟算者勝,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者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不管是扶蘇,還是蒙恬,都熟讀兵法。

孫子十三篇倒背如流,滾瓜爛熟。這兵者大事,表面上看去簡單,可內地裏的計算,卻非常繁瑣。

兩人甚至連晌午飯都沒來得及吃,一直到天黑,才算整理出了一個章程。

蒙恬會在第二天出發,前往膚施督導兵馬。

而扶蘇也有些疲憊,於是起身告辭。

他的府邸,距離蒙恬地住所隔了一條街。出上將軍府時,扶蘇感到有些疲憊,同時饑腸轆轆。

在府門外下車,他徑自到了書房裏。

有家人為他捧來溫水,濕了濕臉,感覺精神好了很多。

下人們已準備好了飯菜,端到扶蘇的面前。別看扶蘇生於錦衣玉食地皇家之中,生活習慣卻受父親嬴政地影響,很簡樸,不甚奢華。想當初,嬴政對六國用兵時,內府縮減開支。

一餐不過一鼎黃羊湯,一釜方肉,幾張面餅而已。

扶蘇也是這種習慣!

即便是遠離鹹陽,天高皇帝遠的,一樣保持著簡樸地生活習慣。飯菜也是一湯、一肉、一張餅。

他把面餅掰開,泡進了黃羊湯中,又加了一把蔥花,然後端起方肉,一口食盡。

正準備把羊湯泡餅吃下,突然聽家人稟報:“裨將軍王離在府外求見,說是有要事和大公子商議。”

前面也說了,扶蘇用人,看出身,看家世……

在能力上,王離的確是比不上蒙恬。但是王離也有他出色之處,比如治兵,的確是非常出眾。在治兵上,王離承襲了祖父王翦和父親王賁的有點。論兵法,說實話他也不見得比蒙恬差。

王離的缺陷是在於他的性格,不夠堅定。

比如當年劉闞在富平和匈奴人交手的時候,蒙疾蒙克兄弟都在裏面,可蒙恬卻沒有半分動搖。即便是扶蘇請他出兵,蒙恬也不為所動。那是個一旦下定決心,就絕不會再有動搖地人。

而王離卻做不到。

這也是扶蘇更看重蒙恬的原因所在。

為大將者,信念極其關鍵。若隨便動搖,就會拖累三軍。自從河南地大戰結束之後,王離就一直留在九原郡和雲中郡之間練兵。這幾年下來,做的也盡心盡力,扶蘇對他頗為信任。

再說了王離是王翦的孫子,扶蘇對他豈能不信?

聽聞王離求見,扶蘇先一怔,心道:這麽晚了,王離來找我,莫非是出了什麽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