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九原(第2/3頁)

他深受內訌之苦,更在燕趙謀士的指點下,審時度勢。

東胡是阿利的依靠,故而他不會和東胡翻臉……至少在目前,他絕不會和東胡人翻臉。

所以,欒提阿利選擇了南下。

但又不是似從前那般鐵馬金戈,而是有克制的南下,與中原人頻頻接觸。

為了取得中原人的好感,阿利還請人給他起了一個中原人的名字。他部落所居靠近故燕之地,故而以燕為姓。又因部落之畔,有一死水,終日不動,名之為奴,並有表字。為十二郎。

郎通狼音……

阿利絕不會忘記自己匈奴人的血脈。

許多當地人,甚至很親切的稱呼他為十二郎,為其南下地行動,更多了幾分親和力。

冒頓遠在燕然山,中間尚有月氏國,暫不需要費心。然則這欒提阿利。已成了心腹大患。

蒙恬對這燕奴非常的警惕。

故而在三月於延水開市之時,蒙恬就率部前往查看。

匈奴,亡我之心不死!

李成輕輕咳嗽了一聲,“大公子放心,守慎已派人前去通知上將軍了……估摸著,一兩日間,定會抵達。”

守慎,是李成父親為他起的名字。

用他父親的話說,李成祖父李信當年。就是輕狂驕傲,導致伐楚失敗。故而希望李成能凡事三思,慎重而行。李成也地確是做到了這一點。遇事即便是已有了對策,他也會三思而動。

扶蘇突然問道:“你怎麽看?”

“啊,看個甚?”

“莫和我打著馬虎眼子,你心裏清楚,我在問你什麽。”

“可是關於陛下的那些謠言?”

扶蘇沒有說話,只是用劍鞘輕輕敲擊了一下車轅。那意思就是說:你說對了!

李成頓感頭疼……

這可是牽扯到了皇家裏面的事情,自己一個外臣,怎好隨便評論?他沉吟片刻,低聲道:“大公子。臣乍聞這謠言時,非常吃驚。但仔細想來,無風不起浪……這謠言來得,頗有古怪。”

“你的意思是,可能是真的?”

李成低著頭,卻沒有開口。

“若是真地……車駕為何不回鹹陽,反而往北而來?”

“依著常理地話,車駕應該先回鹹陽,立刻正名。一旦正名。到時候大公子也只能以臣下之禮覲見。但是車駕不回鹹陽,反而北行……臣以為,也許是少了某件很重要的東西,無法名正言順吧。”

扶蘇身子一顫,扭頭盯視李成。

“會是什麽東西?”

“這個,臣下就不得而知。”

扶蘇用劍鞘,敲擊車轅更急。叮叮叮的聲音在寂寥的原野上空回蕩,扶蘇的目光極為凝重。

片刻之後,他說道:“李成。你立刻傳令下去。讓蒙疾蒙克屠屠三人,率部自九原往榆中一線。嚴密巡查。特別是窟野河神木嶺一帶,仔細盤查過往人員。如果有人要送東西過來,那麽神木嶺將是唯一可以繞過關卡的地方,也是他們的必經之路。若有消息,立刻回報。”

李成喏了一聲,準備撥轉馬頭。

就在這時候,只聽遠處急促的馬蹄聲傳來。

“大公子,大公子!”

馬上來人在軺車前滾鞍落馬,單膝跪地道:“大公子,上將軍回來了!”

“啊?”

“上將軍還說,請大公子立刻回城,他有要事和大公子商議。”

扶蘇聞聽,二話不說,一拽轡繩,軺車唰地一下子在原地轉了個圈,“李成,你去傳令,其他人隨我回城!”

話音未落,戰馬長嘶。

軺車卷起一股塵煙,疾馳而去。

李成也不敢怠慢,撥轉馬頭朝著遠處行去。好不容易得了些清閑,若那謠言是真,怕就要戰火重燃了!

九原城,於大河套北東流處。

新建造而成地城池,雄壯威嚴。建城之初,正逢李成自樓倉返回。對樓倉鎮的格局,李成是贊不絕口。於是扶蘇采納了李成地建議,取劉闞地建城之法,興造起來了現在這座城池。

數載經營,九原城已成為北疆第一重鎮。

始皇帝下令設立九原郡之後,先後往九原郡遷住民六萬戶,約二十七萬人口,使之迅速繁榮起來。九原城有人口六萬,這對於戰事頻繁的北疆來說,是一座少有的大城市。蒙恬和扶蘇在這裏苦心經營數載之後,更使之變得繁華起來。經緯交錯的街道,格局頗似鹹陽城。

扶蘇驅車感到將軍府門外,勒住馬,跳下軺車。

“屠屠,你怎麽在這裏?”

扶蘇意外的看到了屠屠站在府門外,不由得驚訝的問道。

“大公子,末將是隨上將軍前來……上將軍命末將在這裏等候大公子,他在書房之中相侯。”

聽聞這話,扶蘇又是一怔。

論官階品秩,自然是蒙恬要高他數籌。然則身份的原因,每一次扶蘇前來,蒙恬都會出門相迎,這叫做禮數。可是這一次,蒙恬居然沒有迎接,反而只派了屠屠在這裏,等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