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伴駕(一)(第3/3頁)

而且,劉闞隱隱感覺到,似有數道目光,在暗處凝視著他。

不敢亂動。也就越發地小

劉闞足足在殿外站了大半個時辰,只聽一陣腳步聲傳來,李由從大殿中走出,循著台階而下。

“劉都尉,隨我回去吧!”

“啊?”

“陛下今天有些疲乏了,就不見你了……你先回去,在驛館中住下。過些日子,自有旨意給你。”

這算是哪門子事啊!

劉闞在心裏忍不住就咒罵起來。

一會兒要見,一會兒又不見。這不是玩兒人嘛?天氣這麽冷,站在這裏吃了大半個時辰的西北風,連面都不照,就這麽打發了?可又有什麽辦法!誰讓他是主,自己是臣?誰讓他是秦始皇呢?

帝王地心思,難以捉摸。

哪怕劉闞聰明,也捉摸不透始皇帝心裏的想法。

隨著李由,他走出了洛陽宮。心裏面雖然很不舒服,身體也疲憊不堪,可是卻努力的做出威武之態。

一走出洛陽宮門。劉闞就松了勁兒。

李由翻身上馬。突然笑道:“阿闞,今天表現的不錯!”

表現?

我什麽時候表現了?

劉闞一怔。剛要開口詢問,李由卻搶先說道:“天不早了,你先回驛館裏,吃點東西吧……嘿嘿,以後怕是有你閑不住的時候。估計這兩天,陛下不會再找你,抽空帶著你侄兒,轉轉雒陽吧。”

“李郡守……”

劉闞話未說完,李由已打馬揚鞭而去。

帶著一頭霧水,劉闞回到了驛館之中。劉信早就餓壞了,立刻操持起來,讓那驛官準備飯菜。

他大口地吃著,似乎非常香甜。

可劉闞卻毫無胃口,坐在一旁,思想著今天發生的一幕幕景象,卻遲遲想不出個頭緒出來。

真是個難以捉摸的帝王啊!

接下來幾日,如李由所說的那樣,始皇帝並沒有召見劉闞。

但是也沒有旨意說,讓劉闞離開雒陽。早先隨他一同接駕的官員,不是雒陽的,都各回各家去了。諾大地一個雒陽驛官,到後來只剩下劉闞劉信叔侄,還有那二十名隨行的親衛。

整日裏無事可做,劉闞就帶著劉信,信馬由韁的在雒陽城中轉悠。

轉完了雒陽,逛郊外……一開始的時候,劉信對此還有點興趣。但過了兩天之後,他就意興闌珊。對於劉信而言,那些花花草草的景致沒什麽吸引力,吃飽肚子,練練武也比四處遊蕩的強。而劉闞呢,也興致不高。要知道,此時的雒陽雖繁華,卻也只是繁華,人多而已。

後世那些景致,基本上是沒有的。

走的遠了,擔心會誤了事情;在洛陽周圍,轉兩圈也就夠了,沒什麽值得留戀。

再說了,如今是冬季,也沒有什麽百花爭艷地景色。蕭瑟,除了蕭瑟之外,似乎再無其他。

於是,劉闞也留在了驛館中,無事之時,就和劉信練武角力。

親衛們在這叔侄的帶引下,似乎也無心玩耍。騎騎馬,練練武,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

眼見著,十日將過。

就在始皇帝抵達雒陽後的第八天晚上,劉闞和劉信剛角力完畢,一身臭汗的回到屋中。正準備洗個熱水澡,忽聞門外有人高呼:“泗水都尉劉闞何在?快來接旨……陛下有旨,劉闞接旨!”

劉闞一怔,連忙順手抄起一件大袍披上,快步走出了房間。

只見驛官大門外,李由和一個黑衣內侍正站在那裏,驛官跪地迎接,畢恭畢敬。

“劉都尉,接旨吧!”

李由看到劉闞,微微一笑,然後側過身子,讓出一條路來。

前來傳旨的內侍,並非趙高。

他走上前來,捧旨道:“陛下有旨,泗水都尉劉闞,果毅雄武,聰慧機敏。其祖劉悚,雖因先王之事,而避罪中原,然則劉氏子心懷老秦,忠勇可嘉。自出仕以來,屢建功勛,不負赳赳老秦之命。

此次朕巡狩東方,命劉闞伴駕,為前鋒軍中郎騎將,從即日起,隨行護衛。這突如其來的一道旨意,讓劉闞目瞪口呆。

隨行伴駕?

劉闞怔怔的看著李由,實在是有點糊塗,怎地好端端的,卻讓我隨行伴駕?還成了中郎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