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0章 覲見洛陽宮(第2/3頁)

他應了一聲,復又帶著劉信,急匆匆趕回兵營。一入軍帳,他就讓人把賈紹給找了過來。

將事情的經過說明了一遍。劉闞苦笑道:“紹先生,看起來我是無法去拜見那位賢人了。

此次陛下召我前往雒陽,你就留下來,代我守住兵營。有甚事情,就去找壯郡守做主……唔,若是能得清閑,你就替我走一趟大梁。如咱們之前所說的那樣,先拜見一下那位賢人。待此事完了,你我一同往大梁走一趟。到時候能請他出山最好,若請不出,也可聆聽些教誨。”

賈紹應了一聲。從劉闞手裏接過了虎符。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

劉闞不敢再耽擱,立刻點起二十名親衛,帶著劉信,急匆匆離開了兵營。以劉信地脾氣,萬一惹出是非的話。劉闞又不在,恐怕連嬴壯也看不住他,更不要說賈紹這麽個文弱書生。

赤兔馬,在官道上疾馳。

火紅的鬃毛,在陽光照映下,泛起一抹火一樣的光芒。

劉信薛鷗等人,緊隨其後。在午時剛過,抵達滎陽城外的十裏亭。

李由已換了裝束,戎裝打扮。他也沒帶多少隨從。除了二三十個隨從之外,剩下就是他十幾個親衛。

和劉闞照面之後,李由也不贅言。

“趁時辰還早。咱們趕上一程。說不定可以在天黑之前,趕到成臯。”“就依郡守所言。”

兩人二話不說,打馬揚鞭而去。身後隨從急急跟隨,數十匹戰馬,在官路上蕩起了滾滾塵煙。大約在天黑之前,一行人來到了成臯,也就是後世三國演義之中,三英戰呂布的虎牢關。

洗漱用餐過後,李由和劉闞閑來談天說地。

以前。劉闞也不是沒有和李由交談過。只是大多數時候,旁邊都有人,以至於無法盡興。這一次,也沒甚旁人打攪,李由也少了許多顧慮。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盡顯出一派卓絕口才。

劉闞不得不承認,這李由的確是學識淵博。

按照李由所說,他的學識皆源自於他地父親李斯。而對李斯。劉闞一直以為他是一個法家學派地人,可實際上,李斯曾在稷下學宮求學於荀子,是一個道地的儒生。其實,在戰國末年,秦朝時期的儒生,並不像後世劉闞所認為的那種只知空談,不通世事冷暖的腐儒。

儒家學派,在這個時代並不受重用。所以儒生們會用各種方法。隨機而變,以求取前程功名。

李斯。就是這其中地一員。

總體而言,中國歷史上的儒家學術,經歷過四個階段。

秦漢時期的儒生,因儒學不興,故而苦苦的掙紮,試圖為儒學求取生存空間。在這個時期,儒生們能博采眾長,不問學術流派,可以隨機應變。直至,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而後盛唐!

歷經兩漢四百二十二年,雖經歷了五胡亂華地動蕩,但是在盛唐氣氛下,儒生們隨著時代,而胸懷廣闊,有天下唯我獨尊的氣概。故而,唐代的儒生,氣魄最大,從而孕育出李白杜甫這等人物。

兩宋時期的儒生,一方面憂慮與大宋的衰弱,另一方面又自豪於文明地昌盛。

在這個時期,儒生們始終懷有一種既自卑,又驕傲的心理。就在這種矛盾心理的指使下,有理學脫穎而出。

至於唐宋之後,明清地儒學……

總之,當李由和劉闞交談地時候,劉闞絲毫感覺不到李由身上地腐儒之氣。

不過從李由的口吻中,他似乎聽出了一些其他地意思。在學問上,李由對父親李斯是欽佩的。可是他好像並不贊成李斯的一些做法。特別是這些年,李斯成為丞相之後,似乎失去了當年銳意進取之心,多了幾分功利的想法。在很多事情上,李斯的作為,讓李由很不滿。

當然了,李由也不可能直截了當地說李斯如何如何。

有些事情,連劉闞都明白:不是李斯不作為,而是始皇帝日益剛愎的性情,讓李斯不敢作為。

而且,劉闞能聽得出,李由對扶蘇抱有極大的期望。

隱隱約約覺察到,李由對他釋放出善意的真正用意。幾乎鹹陽宮的官員都知道,劉闞是嬴扶蘇的人。而扶蘇性情穩重,除了蒙家兄弟之外,從不與鹹陽的官員們,有太多的勾連。

當然了,這也是為了防止始皇帝心生疑慮。

劉闞是扶蘇的人!

在這一點上,扶蘇倒是沒有太多地掩飾。

李由是希望能借由劉闞這條線,和扶蘇搭上關系。

話雖然沒有說的那麽明白,可意思卻大差不差。劉闞也沒有表示的太明白,但隱隱的。向李由說明,他可以從中牽線搭橋。到了李由這個地位,很多話是不想要說明白的,一點點暗示,足矣。

“此次陛下巡狩東方,派右丞相馮去疾鎮守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