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青魚蓋聶(第2/4頁)

而坐在吳辰身邊地青年,則是他在三川郡結識的好友。

雒陽人,名叫賈紹。據叔孫通介紹,這賈紹也是一名策士,而且還是師從蘇氏一脈,在當地頗有名聲。雒陽蘇氏……就是那配六國印的合縱長蘇秦之後。蘇氏在秦滅東周之後,已銷聲匿跡。卻不想還留了一個門人學生。因姿容而著稱於雒陽,被吳辰贊譽為:詭辯無雙。

所以當叔孫通邀請吳辰的時候,吳辰順帶著把剛成親不久的賈紹也拉了出來。

聽劉闞求教,賈紹輕咳一聲之後道:“都尉無需擔心,齊地雖有眾多齊田族人,然則真正有影響力的,屈指可數。當年陛下將齊地豪族遷入鹹陽,也就是想減輕各地王族後裔的影響力。

何公生於薛郡,對齊地的情況想必了解。

只需擇其影響力最大的齊田族人關注。即可清楚那田三分之意。

至於那齊晏子……嘿嘿,更加簡單。盯住田氏身邊地外人,想必就可以查到一些端倪。”

何公,就是叔孫通,因他名通字何,故而賈紹尊稱他做何公。

蒯徹不由得一笑。“叔子如何這般篤定,那齊晏子一定是外姓之人,而非田氏本姓族人?”

“若是齊田氏,何來晏子之說?”

賈紹正色道:“若是齊田氏族人,只怕這讖語就要改成孟嘗生,田三分了,又怎會用晏子之名?”

叔子,是賈紹的字。

劉闞在一旁輕輕點頭,笑著對蒯徹說:“蒯先生。我說過地,何公推薦的人,絕不會有差。”

蒯徹也是策士。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所以在聽聞賈紹也是策士之後,頓時生出了試探之心。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賈紹的確有真才實學。既然是有真才實學,那麽蒯徹也就放心了。

他倒是不擔心賈紹會搶了他的飯碗!

一來賈紹還年輕,一個優秀的策士,並非死讀書就可以成功,而是需要一番磨礪和經驗。蒯徹如今在劉闞門下,是首席地策士。能與他相提並論者,唯有唐厲和陳平兩個人而已。

這第二嘛。蒯徹是劉闞家臣出身。

一個家臣,和一個毫無根基地外來者,蒯徹又怎可能擔心?

叔孫通沉吟片刻,“齊地田氏族人眾多,但說到影響力大地田氏族人,卻並不多。齊王田建有一兄弟,名假。自齊滅國之後,就不知所蹤,至今未有音訊……臨淄人田儋。是名將田單之後,頗有威望。然則當年齊王請降,田儋就率家臣殺出臨淄,從此再無消息。據我推測,田假當在田儋的身邊,藏於山中,以躲避朝廷地追捕。此事……可能和他們無甚關系。”

“若非田儋,又是何人?”

“田假、田儋是存留於齊地之中,威望最高的兩個人。

如果不是他二人。那麽剩下的也只是二品望族……這些年崛起的田氏族人中。有嬴邑田安、平陽田都、還有博昌田福。此三人,皆為王族後裔。然則血脈疏遠,故而未被遷入鹹陽。

同時,這三個人又頗有資產。

特別是平陽田都,此人自稱是孟嘗君之後,素有名望。若想借由齊地起事,這三人最有可能。”

劉闞點頭微笑,可是心中卻不由得駭然。

丞相府的書信,劉闞並沒有全部拿出來……書信中也有對田三分地分析,和叔孫通的分析完全一致。叔孫通遊走各地,又是齊人,而且還生於薛郡。知道這些事情,自然不難。

可是……

這也說明,始皇帝對於山東的監控,從未有過放松。

怪不得,始皇帝未死地時候,各地都很平靜……劉闞生出一個念頭:始皇帝不死,他絕不可生有異心。

安安心心的給老秦做事吧!

反正求得就是一個自保,如果老秦能夠長久,自己也算是達到了目的。至於以後,走一步看一步……

不知不覺中,劉闞就走了神

“都尉,都尉!”

蒯徹的聲音,讓劉闞回過神來,不免有些尷尬,赧然道:“抱歉,剛才想事情,有些走神兒了!”

吳辰說:“剛才何公分析,認為既然是在梁父山發生此事,那麽嬴邑田安就肯定脫不得幹系。

所以,都尉若想查處此事,當有嬴邑田安著手。”

劉闞點點頭,“既然如此,我立刻命馮敬率部先行趕往博陽,征調郡兵,捉拿田安及其同黨。”

夜已經深了……

蒯徹等人紛紛告辭,書房中只留下劉闞一人。

困意湧來。劉闞斜倚長案,不免有昏昏欲睡的感覺。也難怪,連日來的奔波,讓他著實疲憊不堪。雖然說身體素質不錯,但也經不住如此舟車勞頓。從江陽馬不停蹄趕到雒陽,然後就立刻出發。趕往濟北郡。月余來,無時無刻不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中,鐵打的人也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