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上邪(第2/3頁)

誰來接手這件事?

且不說事情發生在濟北郡,原本就是故齊國的領地。當地豪族大戶多不勝數,民眾對老秦也頗有怨念。再加上已經過了些日子,可以想象出來,若追查這件事情,一定會困難重重。

更何況,如果追查失敗,還要承受始皇帝的怒火……

所以,當始皇帝詢問地時候,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接手。這也讓始皇帝嬴政更加地憤怒。

最後還是大將軍馮劫站了出來。“臣有一人推薦,也許能擔當此事。”

嬴政強壓著火氣問道:“不知大將軍要推薦什麽人呢?”

“臣曾聽人說,泗水都尉劉闞足智多謀,且勇武果敢,有大將之才,甚得大公子的看重。上將軍蒙恬、上卿蒙毅也多次在臣面前誇獎他。說他知曉律法,能臨危不亂,且心思縝密。

如今,泗洪地區平靜,沒有任何異常。

陛下何不詔令劉闞都尉以泗水都尉之職,暫領廷尉正之責,出面徹查濟北郡梁父山之事?”

廷尉正。是廷尉屬官,執掌刑獄之事。

如今,朝廷因為李斯被提拔為丞相,使得廷尉一職暫時空缺。

按照秦法,似廷尉這種職務,劉闞年紀太小,肯定無法擔當。而且始皇帝也不可能讓他擔當。

馮劫也清楚這一點,故而只讓劉闞擔當廷尉正。

以軍方都尉之職,出任廷尉正地職務,倒也能說的過去。嬴政在尋思了片刻之後。便同意了馮劫的建議。

嬴政原本就因為程公紙和秦清的緣故,而對劉闞有所關注。

加之蒙恬蒙毅兩個他最為信任地人,都曾經推薦過這個劉闞。也使得嬴政對劉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次追查梁父山之事,正好可以觀察一下劉闞的手段。如果真的如蒙恬蒙毅所說的那麽優秀,再加上劉闞老秦人的身份,嬴政還真的是很願意,好好地把劉闞培養一下。

畢竟,朝廷中的老人一個個離去。正需要新鮮的血液加

扶蘇不願意讓劉闞承擔此事!雖然他看重劉闞,可劉闞的年紀畢竟是太小了,未免經驗不足。

搏殺疆場,出謀劃策……或許劉闞能夠擔當。

可是梁父山這件事情,關系重大。又加之是發生在故齊之地,環境復雜。就算是一個老臣出面,都未必能夠處理得當。何況劉闞才二十一歲,又怎麽可能擔當起如此重要的任務呢?

當然了,扶蘇也很清楚。父皇決定下來的事情。很難再有改變。

再說了,這對於劉闞未嘗不是一個機會。一次磨練。即便劉闞失敗,扶蘇也有把握在始皇帝跟前保下劉闞。也許這樣一來,劉闞會更加忠於自己……也說不定,他真的能完成任務?

所以扶蘇雖然不太高興,但也沒有反對。

在私下裏,他對始皇帝進諫說:“父皇,劉闞雖有才能,然則究竟年紀尚小。濟北郡情況復雜,兒臣擔心,劉闞難以鎮住當地官員。兒臣以為,還需有一人在背後指點和支持……三川郡郡守李由,乃丞相之子,精通刑律,足智多謀,且對父皇忠心耿耿,何不讓他暗中協助?”

扶蘇的想法,嬴政自然能覺查出來。

不過想想也是!

梁父山之事關系重大,劉闞一人恐怕也難以擔當重任。

所以嬴政答應,讓李由在暗中協助。但是在明面上,還是由劉闞追查此事,並且要盡快開始。

李成受扶蘇指派,將負責協助劉闞!

在傳達完了始皇帝的旨意之後,他就暗中觀察劉闞的反應。

劉闞沉吟片刻,沉聲道:“既然陛下詔令,劉闞自當奉詔……那就請等我三天,待我把這邊地事情安排妥當,立刻隨你前往三川郡。這樣吧,你先休息一下,晚上我為你擺酒,接風洗塵。”

李成也知道,劉闞是要去和巴曼商議。

當下點了點頭,隨著審食其一起,前往廂房安頓下來。

回到書房中,巴曼等人都還在。一見劉闞進來,眾人連忙上前詢問。

劉闞陰沉著臉,把事情講述了一遍。不過他還不清楚究竟是什麽任務,故而也沒有詳細說明。

“陛下親自下詔,恐怕事情不小吧!”

巴曼不由得有些擔憂起來。同時心裏又生出一抹酸楚,因為她知道,劉闞怕很快就要走了!

細想起來,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恍若做夢一般。

原以為劉闞來了,自己的終身大事能有個了結。可沒成想,祖母突然間故去,秦家四分五裂。若非劉闞在她身邊,巴曼真不知道自己能否撐過去。有劉闞在,不管遇到什麽麻煩,巴曼都不覺得擔心。現在劉闞馬上就要走了,巴曼感覺著自己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一樣。

靠山沒了,主心骨也沒了……

巴曼地心思,變得格外復雜。不知道劉闞這一走,什麽時候才能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