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巴蜀來人(第2/3頁)

“阿闞,我想出去走走。”

第二天一早,唐厲找到了劉闞。

“出去走走?老唐,你莫非是要……昨天我也是一時生氣,你莫要往心裏去,我沒有怪你。”唐厲搖了搖頭,笑道:“我當然知道你沒有怪你,也知道你生氣並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任大人離開,心情有點不好。我想出去走走,也不是因為昨天的事情……我想出去見識一番。

書。我讀地夠多了。

可是人,我卻了解的太少,比不上老蒯,老曹,甚至連你都比不上。

我和陳義說過了,跟著他的商隊走,權作是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早先咱們還在沛縣的時候,阿其就說過我。他說我學問夠了。但若是講對這世態炎涼的了解,可能連他都比不上。

多則五七年,少則三兩年,我一定會回來。”

劉闞沉默無語。

片刻後,他上前和唐厲擁抱了一下,“老唐,既然你有此心。我也不攔你。你一個讀書人,孤身上路,還要多多保重。拿著我的令符,雖然起不到大用處,可說不定,也能免些麻煩。

準備一下吧,我讓人去沛縣,把無傷和其哥都找來,咱們聚完再走。

總之是一句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想回家的時候。這樓倉就是你的家,你是我劉闞的兄長。”

如果在以前,劉闞說出這首詩地時候,唐厲肯定會責斥他不規矩。

但這一次,唐厲沒有說什麽。

待次日,劉闞晨練完畢。準備出門辦事。

卻見曹參急匆匆跑來,一見劉闞地面就說:“阿闞,老唐走了!”

“走了?”

劉闞立刻急了,“不是說好了等其哥他們來嗎?我這剛準備派人過去,他怎麽就走了?他一個人走的?”

曹參說:“不,是和陳義一起出發的。”

“陳義也走了?他不是還要在這邊盯著田莊的建設嗎?”

“不,陳義說這件事就由你來做主,他相信你不會害他。還有,老唐走的時候,讓我把這個交給你。”

曹參說著。把一個包裹遞給了劉闞。

裏面是一卷書簡,上面還壓了一塊木簡。

木簡是唐厲給劉闞的心,大致意思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阿闞,我記下了……放心吧,我一定會回來,因你我是兄弟。書簡是當年大秦國尉尉繚在退隱之前。送給我祖父地禮物。也是他一生地心血。今我暫交付與你,代我保管……保管好了。我回來時要還給我。

劉闞閉上眼睛,做了一個深呼吸。

唐厲,已經開始尋找屬於他地路了……

先是任囂,後是唐厲。

一個是關懷他,給他許多幫助地長者;一個是他來到這世上後,最早的朋友。現在,都走了!

劉闞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孤單,做什麽事情,都有氣無力。

或是拼命的練武,或是騎著赤兔散步。到了晚上,則一個人坐在油燈下,靜靜的閱讀那卷木簡。

這木簡,也正是是後世所流傳的《尉繚子》。

比之劉闞前世看到地尉繚子,劉闞手中的這一卷木簡更加的完整。

從兵事到政事,在字裏行間中,莫不流露出尉繚子的思想。準確的說,尉繚子並不是一部單純的兵書。在後世,由於宋人將這部書收入《武經七書》,於是就把這部巨作,當成兵書。

《尉繚子》屬雜家。

同時又兼合了儒、墨、名、法、兵諸家學說,形成了其獨特地體系。從根本上來說,《尉繚子》是以《商君書》為根本,雖涉及兵法,但在同時,也包涵了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頗為博雜。

五卷三十一篇,分別是天官、兵談、制談、戰略和攻權。

劉闞非常仔細的閱讀,認認真真的體會。前世,他的確是看過這部書,但如此用心體會,卻是頭一遭。

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個多月。第二批移民二百戶,由雒陽、緱氏、新城三地征發的移民,抵達樓倉。

出發時約一千一百人左右,在抵達樓倉時清點,共1048人。加上首批移民,還有樓亭原有的居民,小小的樓倉,轉眼間已經有近三千人地住戶。第三批移民三百戶。一千七百人,從關中義渠征伐,如今已東出函谷關,抵達轂城。據押送的官員預計,四十天後,抵達樓倉。

如果再加上這一批移民的話,樓倉總人數將超過五千大關。

第二批移民抵達地時候,已經過了農耕的時節。不過無需擔心,劉闞先分配了土地。待來年春耕。然後利用這第二批移民,正式開始修築樓倉。連同本地人,近千人同時忙碌起來。

一部分人隨同襄強整修堤壩,另一部分人則開始修建城墻和田莊。

與此同時,嬴壯返回相縣,調撥來四百正卒,作為樓倉衛軍的基礎。也就是說。劉闞還需征召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