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七章 四猛八大錘(五) ( 3693 )(第2/2頁)

“你是說……”劉和眼睛一亮。

圖澄傲然道:“西邊,我有十萬大軍整戈代發。長安城裏,我雖然不能說控制,但是提點數萬人馬,也不是一件難事。只要長安一亂,到時候董就首尾難顧。曹操袁紹可以和我們裏應外合。曹操已經說了,他願意請降,聽從皇上的調遣……不過關鍵時,還需大人們為我撐起門面。”

劉和等人,不禁為之心動。

圖澄趁熱打鐵,從懷中取出一卷錦帛,展開來鋪在桌子上。只見上面寫著幾個名字,第一個就是曹操。至於後面,圖澄排在第二位,而後尚有兩個名字,眾人卻是看得倒吸一口涼氣。

“若諸公願意合作,請以血在這上面寫下各自的名字。三日後,皇上宣我入宮講佛事,我當把此帛獻於皇上。大家聯手,可令漢室氣運更加悠遠。我不敢說一定能成功,但也能一搏。”

圖澄說完,嘴角就翹了起來。

“現在,大人們怎麽決斷?”

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傳說為禹之都。

漢書-地理志中,在潁川郡陽翟縣下,班固注有夏禹國地字樣。

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在陽翟。陽城,就是如今婁圭所鎮守的陽鄉一帶,說明夏朝,曾在此建都。

關羽領兵自許昌撤離,星夜趕赴陽翟。

許昌到陽翟的路程並不算遠,清晨出發,到天黑以後,關羽的人馬就已經抵達陽翟鈞台坡。

隅水東南流,經陵下,積為坡。

這鈞台坡方圓十裏,據說是夏國舉行開國大典的地方,同時也是夏桀囚禁商湯的所在。

到了鈞台坡,在十裏地,就是陽翟城。

關羽的兵馬在抵達鈞台坡以後,懸在嘴邊的心,終於放回了肚子裏。關羽在外表上,總是顯得很高傲,似乎目空一切,除了劉備之外,誰也不放在眼中。可內心中,關羽也不大意。

嘴巴上說婁圭習授,皆烏合之眾。

可在心裏面,他還是很提心吊膽。俗話說的好:人是名,樹是影。婁圭或許名氣不算太大,但能夠被曹操派到陽鄉,總督嵩陽地區戰事,那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不說別地,在潁川戰局已經糜爛到現在這地步,他還能召集萬余鄉勇出來,足以說明這個人,很厲害。

如今,關羽已經趕到了鈞台坡,這戒心也就松了不少。

擡頭看天色,快子時了!

關羽長出一口氣,傳令下去,“加快行軍速度,爭取在二更天前,抵達陽翟。到了陽翟後,大家在好好休息。”

歷史上,對關羽的評價很有意思。

說他對門閥世族沒什麽好臉色,但是對士兵卻很愛護。雖然不見得是真的,可在有些時候,關羽對士卒還算是寬松。至少比起他那位動不動就鞭打士卒的三弟張飛,要好上很多。

隊伍加快的行進速度,眼看著三千校刀手都已經進入了鈞台坡,寂靜的夜空中,突然間傳來一聲悠長的號角。嗚……嗚……嗚嗚……隨著號角聲響起,四面八方頓時喊殺聲大作!

燈油火把,亮子油松齊刷刷出現。

一支人馬攔住了關羽的去路,為首的一員大將,金盔金甲,胯下汗血寶馬,掌中一口象鼻古月刀。

面似銀盤,目若朗星。

國字臉,一對濃眉,更顯勃勃英氣。

這員大將,年紀大約在三十四五歲,看上去格外的雄壯。在他跟前,還有一員步下將領。

一手牽著戰馬,背著兩根六尺多長,沉甸甸,碗口粗細地熟銅棍。

那金甲大將,單手舉刀,遙指關羽道:“關雲長,大將龐德,奉命在此已恭候閣下多時了!”

關羽心中一驚,丹鳳眼眯起,不由自主的,握緊了掌中青龍偃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