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章 大野澤(二) ( 7339 )(第2/4頁)

劉辨在未央宮中擺下了酒宴,宴請長安大小官員。董,自然也在邀請之列,位於首席。

劉辨,已過了而立之年。

雖貴為一朝天子,但是卻絲毫沒有奢華之氣。登基兩年後,也就是泰平三年初,方立皇後。

這位皇後的出身,倒也不甚高貴。

貴在溫良嫻熟,很有氣質。不過。這位母儀天下地皇後,命並不是太好。在泰平三年末生下一子之後,就撒手人寰。但不管怎麽說,皇後總算是給劉辯留下了骨血,名叫做劉同。

劉辯才過了兩年正常人的生活,就遭逢這種變故。

整個人變得更加消極,終日不理朝政,在柏梁台中參佛念經,基本上是不再拋頭露面。董每隔十幾天。就會入宮陪劉辯說說話,在這個時候,劉辯會露出些笑臉。除此之外。也只有見到兒子劉同,他會開心一點,大多數時候,都是如老僧入定。古井不波。甚至不怎麽說話。

劉同兩歲,劉辨雖不想操辦,奈何臣工不答應。

於是,酒宴從正午一直到入夜後方才結束。董在酒宴中很開心,開懷暢飲,以至於在酒宴結束的時候,已有了些醉意。

出皇城,董扳鞍上馬,往家中走……

夜風徐徐。一陣酒勁兒湧上頭來,董變得神智有些昏沉。

由於是在長安,董並沒有帶太多的隨從。除了百余個親衛之外,就沒有旁人。現如今,長安的官員們。已不再乘坐馬車之類的工具。而是換上了一種新型的事物,也就是八擡大轎。

這轎子。還是當年董退入南山時,鼓搗出來的玩意兒。

在長安的局勢穩定後,不少人開始喜歡上了這種代步地工具。而且,這轎子也分了三六九等。

比如劉辯,貴為天子,擡轎的人共有一百零八人,名為皇輦。

宗室和王室,由六十四人擡轎,名為王輦;三公九卿,乘三十二擡轎;余者是以此類推。

按照董的官位,當用王輦。可董騎馬習慣了,坐轎總覺得不舒服,所以大多數時候,還是以騎馬為主。這一天,夜風輕柔,長安城中,彌漫著一種香樟木地味道,感覺很舒服。

董馬上搖搖晃晃,看上去有點坐不太穩。

而護衛的親軍,也多是放松了警惕。畢竟這長安城,是董的地盤,不太可能發生事情。

可就在拐過昭明坊大街的時候,董胯下地坐騎突然間一陣焦躁不安。

緊跟著,從街道兩旁地屋頂上竄起十余道寒光,有人厲聲喝道:“董賊,今日要你為我父償命!”

劍光凜冽,寒氣逼人。

十幾個黑衣刺客撲出來,其中一人更朝著董就沖了過去。

這些刺客似乎是經過一番訓練。十個人擋住了保護董的親隨去路,剩下有三人,顯然是刺殺董的主力。若在平時,莫說十個刺客,就算是二十個,一百個,未必能奈何得了董。

可偏偏今日,董已經醉的昏昏沉沉。

而且在長安城裏,他又怎麽能想到,會有人敢行刺他?

那三個刺客的身手,極為高明,招數也是非常的狠辣,徑直朝著董的胸口就刺了過去。

好在,董是醉了,可這胯下的戰馬,卻極有靈性。

希聿聿一聲長嘶,把猝不及防的董一下子掀翻在了馬下。劍光一掠,那戰馬慘嘶一聲,倒在血泊中。而董更是蓬地摔在了冰涼的地上,雖然這一摔,讓他的酒意消退了一些,可是那頭昏腦脹的感覺,仍讓他無法做出正常的反應。

一個刺客,手持短矛,呼地刺向了董。

董順勢抓住了短矛,大吼一聲,將那人甩開。順手叮當兩聲,架開了另外兩個刺客地利劍。

可就在這時候,那個被甩開的刺客突然間翻身竄起,從後面一把抱住了董。

“快些動手,莫要管我!”

兩名刺客提劍刺擊,遠處那些董地親衛,也清醒過來,呼喊著想要過來營救董。但是在那十名刺客的拼死攔截下,一時間竟無法通過。有十數人更身受重傷,倒在了血泊之中。

董發出了一聲咆哮,刺客的利劍,沒入了前胸,鮮血噴濺。

那抱住他的刺客,被董一個旋身摔飛了出去,踉蹌兩步,董剛要反擊。兩柄利劍再次穿透了身子。

鮮血,頓時染紅了衣衫……

這一場突如其來地刺殺,持續了大約一盞茶的時間。城衛軍急匆匆的趕來,一見董倒在血泊中,頓時慌了神!這要是董死了,只怕是整個城衛軍都要遭殃。於是,在一場激戰之下,刺客被盡數捉拿,而董則被親隨急急忙忙送回了涼王府中。整個長安一下子沸騰了!

蘭池將軍趙雲在接到通知後,調集蘭池駐軍,迅速接替了長安衛軍的防務。把長安封鎖的密不透風。

董冀得到通知的時候,正在衛將軍府和呂欣一起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