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賈詡一謀蜀中 ( 4258 )(第2/3頁)

劉和等人雖然不甘心,可是也能聽出劉辨旨意中的責問之意。

只得偃旗息鼓,不再為此事而糾纏。五月,董昭告天下,於長安開府。涼國置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同漢初諸侯王之制。

也就是說,董可以組建出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小朝廷。

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要完善這個小朝廷,需要一個漫長地時間,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所以,在開府之處,董只設立了涼國尚書和侍郎。

尚書令-諸葛瑾,兼領承明殿衛尉。秩比兩千石俸祿。

諸葛瑾,已年近三十。正是風華正茂的好年紀。歷任過居延令,戍縣都護府長史,無難軍司馬,右扶風太守等職務,可以說在軍政方面,都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經驗。正可施展拳腳。

尚書仆射-蘇則。

要說起來的話,蘇則也是追隨董地老人,時間甚至超過了諸葛瑾,也是經歷過許多事情,於軍政方面有權威。對此。各方人物無可厚非。畢竟從資歷年齡上來看,他們都夠格了。

尚書共有四人-黃敘、龐統、步騭、呂蒙。

這四人年紀都在二十出頭,其中步騭地年齡大一些,但是真正追隨董的時間並不多,並且兼領著其他地職務。從這方面來看,就能看出董不願開府的另一個原因,他手下無人可用。

但侍中一職,卻出乎了許多人地預料之外。

侍中三人兩人-闞澤龐林和劉先。

闞澤……在董頒布侍中人選之前。甚至沒有人聽說過這個名字。原因很簡單,這闞澤是在年初才來到長安,並且持五溪長胡昭地介紹信,信中說此生嬌傑。有德行,為當世仲舒。

仲舒,是指董仲舒。

那可不是什麽人都敢冠以的稱呼。胡昭以董仲舒稱闞澤,足以看得出,此人地水準如何。

當然。董之所以用闞澤。卻不是因為胡昭地這介紹信。

演義中,赤壁之戰。周瑜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行苦肉計,正是闞澤往曹營送信,令曹操信任了這苦肉計。雖然在演義裏,闞澤出場不多,董記憶中只此一次,但已經足夠了!

闞澤是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地道的寒門出身。

世代農夫,至闞澤而好學。幼時因貧困的原因,就賣身為傭,所求只為讀書寫字,為當地人所稱道。

劉表劉備夾擊揚州,雖然後來沒有了聲息,可是對江東的影響,卻是極為巨大。

闞澤原本想逃離戰亂,往鹿門山求學。但不成想在途中,被錦帆營甘寧劫持,送到了壺頭山中。

胡昭和闞澤一番交談後,深感此人學問不俗。

於是願意擔保,送闞澤至關中。對於這樣一個人,董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至於龐林,也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可是此人有一個哥哥,卻是大大地有名。龐林的兄長,正是涼王府尚書龐統。

說實話,董還真沒有聽過龐統有個弟弟。

龐林年放弱冠,師從水鏡山莊的司馬徽。學成之後,正逢雒陽大戰塵埃落定之時,受兄長之邀請,獨自一人穿越南陽豫州,抵達京兆。對此,龐德公是憤怒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本來,以龐德公的想法,是讓龐林去投劉表,以緩和鹿門山與荊襄的關系。

但沒想到,這家夥接到龐統的信之後,二話不說就走了。他可以走,鹿門山又該怎麽辦?

龐家,畢竟是以荊襄為根基。

此前龐統投董,劉表雖然沒說什麽,可終究是心裏有些不快。現在倒好,一向不理紅塵的龐家,居然有兩個投奔了關中,就算是劉表沒有意見,荊襄世族也一定會對龐家生出異議。

當然了,這就和董沒關系了。

在董看來,最好是龐家在荊襄混不下去,然後舉家遷移至關中。為此,董下令沙摩柯暗中關注。至於龐德公會不會來關中,那就要看他自己的決斷了。這種事,誰也為難不得。

不過,這劉先為侍中……

幾乎大半個長安地宗室都在咒罵劉先。早先多麽立場分明,怎麽只進了一趟大理,就變了?

這是背叛,赤裸裸的背叛!

可就算是背叛,你宗室有能如何?堂堂涼王府侍中,配享七百石俸祿,誰又敢去招惹?

暗地裏咒罵劉先的人可不少,但這裏面何嘗沒有一絲妒忌?一入涼王府,劉先算是有了靠山。

同月,劉辨下旨賜婚,沔南名士黃承彥之女下嫁董,奉昭陽夫人。

一時間,這長安城可就變得熱鬧起來。

董結婚,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與那些在長安沒有跟腳的士子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機會。

但誰也沒想到,就在劉辨下旨賜婚不久,蜀中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而這件事,更徹底地轉移了天下人的視線,整個漢室,也將因這件事情,發生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