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一章 千裏草 ( 4662 )(第2/3頁)

黃敘忍不住贊嘆一聲,眾人齊刷刷點頭。

諸葛瑾笑道:“夏侯曼雖勇,但只怕和兩位小公子相比,還是差了一些。嘿嘿,小公子雖然如今不比夏侯曼,可畢竟年幼。前些日子我去主公家中的時候,看到兩位公子聯手,夏侯曼已經有些抵擋不住……若再多些時日,兩位小公子就算是比不得主公。相差也不會太多。”

董不禁有些得意。

不過,他卻搖頭道:“那是夏侯曼讓著他二人。如果真刀真槍的比拼,夏侯曼百回合內,定然可以取他二人地性命。朔兒和宥兒地武藝雖然已成。可畢竟是少了許多經驗。有些事情,不是單靠苦練就能理會出來……只要見過血,殺過人,真刀真槍的搏殺過,才可能明白。”

“主公地意思是……”

董淡定一笑,“賀齊來信說,今年將會對樂浪三韓用兵。郝昭將為主帥,在春耕結束後出征。我打算把這兩個小子送過去。好好地歷練一下。省的留在長安惹是生非。他們的娘,太溺愛他們了。”

其實,董何嘗不溺愛兒女?

只是在外人面前,他是不會表露出來。

諸葛瑾等人聞聽之下,吃驚不小。“主公,二公子才十二歲,小公子才十一,會不會早了些?”

董眯縫著眼睛,輕輕搖頭。

“我七歲時,就已經殺過人,見過血……十一歲時,就擊潰了太平教眾在臨洮的作亂。他二人年紀雖小,卻比我聰明。我所會的,都已經教給了他們。剩下的就要靠他二人自行領悟。”

眾人,不由得默然。

也許董自己沒有覺察到,他越來越貼近於這個時代的思維。

殺人見血。在他而言似乎已經成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對孩子地態度,也頗有這個時代的風格。若是在後世,讓十一二歲的孩子上馬打仗,殺人奪命,簡直就是駭人聽聞的事情。

而在當代。董習以為常。諸葛瑾等人也見怪不怪。

當三韓戰事結束的時候,想必就是關中對關東地決戰之時吧……

諸葛瑾等人相視一眼後。心領神會。

石韜輕聲問道:“主公,對三韓用兵,讓郝昭掛帥會不會……太年輕了?”

董忍不住哈哈大笑,“伯道年紀雖不算大,可是心智堅毅,兵法已盡得盧師的真傳。此次平定三韓,郝昭的年紀當是最大。昨日華雄之子華欽,徐榮之子徐柘都已奉命趕赴遼東。諸公,時光流逝,日月穿梭……一晃間,距離我等入西域,已有十載,小老虎們都長大了。”

其實,董自己才三十三,可是言語中,卻帶著無限的感慨。

沒錯,一晃……已十載年就已經敲定下來。閻柔與三韓勾結,如今勢力越發的龐大起來。而且屢屢寇邊,若不能解決去,終究是一個大麻煩。更何況,遼東還有一處重要的所在。

船廠!

董命淩操督建遼東水師,興造龍骨戰艦。

是儀被任命為遼東太守,協助淩操組建水師,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所以三韓必須平定。

本來,陳宮等人想讓賀齊掛帥。

但賀齊如今鎮漁陽右北平兩郡,和袁紹對峙。塞外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非賀齊莫屬。於是,董大筆一揮,非但同意了賀齊的決定,而且出征三韓,六大主力一支也不動。

全部以小一輩地人為主將。

除了華欽徐柘之外,還有臧霸之子臧艾,徐晃之子徐蓋,雲中太守張遼之子張虎,選鋒軍主帥張之子張雄……等等如是。其中年紀最大的華欽,年方十九;最小的,就是董宥。

這一支青年軍將會有什麽成就?

這征討三韓地一戰,就是一次試金石。

話題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轉移到了即將開始的三韓會戰上面。諸葛瑾等人對青年軍即擔憂,又充滿了希望。畢竟這一戰,匯聚了無數未來的精英……一旦失利,於關中絕非一件好事。

倒是董看得很開,“若區區三韓都要損兵折將,未來和曹操等關東精銳決戰,他們也出不得力。”

遠處,有快馬疾馳而來。

馬上的人,是馬嶠之子馬良,年僅十五歲。他並沒有在三學就讀,而是一直追隨這父親馬嶠。相比之下,馬良的四個弟弟,如今全都在三學之中,年紀最大地,已經是郡學一年生。

馬良在年初時,被董掉入大都督府內,擔任門下從事。

這是一個非常奇妙地職位,凡是在這個職位上呆過的人,如今大都受到了董地重用。如黃敘龐統,閻圃法正。當人們聽說馬嶠的長子馬良被征辟門下從事的時候,無不感到萬分羨慕。

誰都知道,這是一塊敲門磚。

至於董為什麽征辟馬良?雖然不願意承認,終歸是受了演義的影響。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