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 呂蒙獻三關 ( 3827 )(第2/2頁)

薰俷輕輕搖頭,“時隔久遠,已經是記憶不深。只是當年某不過懵懂少年,如今入而立之年,再見昔日故知……當年隨我征戰的人,如今確已是所剩無幾了。”

薰俷是在感觸自己,呂蒙會錯了意。

心裏雖多少有些遺憾,卻更感覺到董俷是個誠實君子,更能覺察到薰俷的看重。

薰俷落座,看了一眼呂蒙身後的馬村寨。

“子明,某亦不說廢話,今日前來,實想請子明助我。我知子明你有大才,若能得子明相助,實某之福,蒼生之福……子明請我前來一會,我來了,我在這裏,但不知子明你,又如何說?”

薰俷是個極為爽利的人,也不喜歡和人轉彎抹角地說話。

你不是想知道,我是不是真的看重你嗎?我就坐在這裏,還有什麽疑問,你說出來。

呂蒙還能說些什麽?

不說別的?只因你一句話,人家冒著性命之險,就來到你地地盤上和你見面。

這是何等的信任,又是何等的看重?

呂蒙當下伏地,“蒙主公不棄,看重於蒙……蒙敢不效死命?”

薰俷大笑,伸手拉起了呂蒙,“子明,說起來你我也算是相逢於飄萍,無需這許多虛禮。我今日前來,就是想聽聽子明你的高見。實不相瞞,這場仗我不想拖了!”

赤裸裸直逼主題,有時候往往比虛情假意的客套更有效用。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人們雖勾心鬥角,卻沒有那許多齷齪的心思。知遇之恩,救命之恩……往往一句話,可以值前進。

簡單明了的方法,往往是最好的方法。

呂蒙道:“主公想要結束陽大戰,其實也不難。伊闕關守將步,字子山,卻是蒙之好友,慕主公之名久矣。蒙願勸說步歸順主公。我二人合兵一處,有兩千余兵馬,以商議軍情之借口,詐請軒轅關守將鮑勛前來商議事情,而後將其……”

說著話,呂蒙做了一個砍頭的手勢。

步?

這個名字似乎有點耳熟嘛……

“步是何人?”

呂蒙說:“步乃徐州臨淮(今江蘇淮陰)人,身家貧寒,卻晝勤四體,夜誦經傳。此人博研道藝,生性寬雅深沉,能降志辱身,但才華橫溢。當年曹操與徐州用兵,步流落汝南,病困與富。蒙與其相識,此後多有交往,此人有大才。”

這一句話,就定了步的性。

所謂與步相逢,怕是在步病倒富的時候,呂蒙出手相救,兩人從此相識吧。

不過董俷也沒有說破,雖想不起來這步究竟是何來歷,但也放下心來。

“至於鮑勛……”

薰俷說:“這個人我倒是知道,是那濟北相鮑信的兒子,他老子當年就死在我手中。”

呂蒙笑著點頭,“不錯,故而這鮑勛對主公恨之入骨。加上他老子與曹操關系密切,所以曹操對此人也非常的信任。所謂三關守將,互不相擾。實際上呢,軒轅關卻是總督三關,那鮑勛是蒙與步的上官,此前多有刁難,蒙亦不想再忍了!”

薰俷和呂蒙敝開心扉,呂蒙亦對董俷敞開了心扉……

二人相視而笑,呂蒙為董俷添上一觴酒,輕聲道:“三關可奪,但主公若想迅速擊敗曹軍的話,恐怕還有些麻煩……新城乃陽屯糧之地,即便是主公拿下了三關,但如果不能拿下新城,也會是個問題。蒙有一計,可令主公奪取那新城。”

新城,是劉備所部占據,如今正與典韋龐德對峙。

以十萬大軍都破不得新城,足以看得出,這地方有多麽難打。

薰俷微微一蹙眉,“子明無需吞吞吐吐,只管說就是……”

呂蒙在董俷耳邊輕聲低語,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的說了好一陣子,令薰俷笑逐顏開。

“子明此計絕妙,某當浮一大白!”

——————————————

注1:鮑勛,魏宮正。漢司隸校尉鮑宣九世孫,勛父信,漢濟北相,演義中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