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十年(四) ( 5947 )(第2/3頁)

這小將名叫高寵,字紹先,是揚州曲阿人。原本是劉繇大將張英的部曲,歷陽被破之後,這高寵懷抱劉繇地幼子,從亂軍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投奔了九江嚴白虎。

高寵和嚴白虎有袍澤之誼,故而也清楚高寵的本事。

此人白馬銀槍,在劉繇軍中堪稱的上是一等一的好漢。只可惜張英嫉賢妒能。壓制住高寵地發展。到後來,還是在一次大戰中,高寵在亂軍中救下了劉繇,算是入了劉繇的眼兒。從那之後,高寵就是劉繇的親衛,雖得器重。卻未能重用。

嚴白虎把高寵推薦給了劉備。

正發愁身邊武將不足的劉備,得了高寵之後,興奮無比。

不顧關羽等人的反對,硬是把高寵留在了身邊。而事實上,高寵也不負他的厚望。

此次出兵。劉備只帶兵三萬,以關寧關平為先鋒,劉全為後軍,自己坐鎮中軍。

關寧關平,是關羽地義子,武藝不差。

而跟隨在劉備身邊的少年文士。是司馬朗的弟弟,演義中有冢虎之稱的司馬懿。

這司馬懿是在年初是投靠了劉備,甚得劉備的青睞。

所以就帶在了身邊,自稱文有司馬懿,武有高寵,足矣!

在這次會盟中,劉備居於第五位。論實力不算是很雄厚,但也不容他人小覷。

而劉表和孫策由於居於江南,手中多是以步兵為主。各領兩萬人。

前來參加會盟。說起來,這二人之間地關系並不算和諧,因為那江東的統治權,發生了不少沖突。孫策沒有來,只派了孫權為代表,不過卻請了周瑜出馬,輔佐孫權。

劉表則是親自領兵,身旁除了一個廖立之外,也跟著一名少年文士。

那少年身長接近八尺,容貌甚為。身穿月白色的鶴氅。肅立於劉表的身後。看年紀。大約在十八九歲的模樣。手中輕搖一把折扇。風度翩翩,形容格外的瀟灑。

七路諸侯。集結大軍四十萬,陳兵於京兆。

曹操作為主人,親自出面迎接眾人。掃了一眼這大殿中地眾人之後,不由得一陣感嘆。

這大殿之中,端的是青春洋溢。

除了自己這些人之外,竟有半數青年。尤其是那孫策麾下,更是一個比一個年輕。

“諸公皆為當世豪傑,如今匯聚一堂,所為之事,就是那關中的董西平。”

曹操的場面話還是要說:“董俷占據關中,已成我漢室之心腹大患。若不能盡早鏟除,任由其發展下去的話,定會給漢室江山帶來諸多麻煩。今日之薰俷,就猶如昨日之強秦。我等當聯手起來,拋棄往昔恩怨,共剿國賊,已復我漢室江山。”

其實,在座的人都知道!

所謂的漢室江山,早已經不復存在,如今不過是一個空殼子罷了。

但誰又能說出來呢?

這大殿中,少說有三方人馬代表著漢室的血統。當然,那劉備的名頭並不好聽。

“丞相所言極是!”

眾人齊聲道。不過言語中有多少真誠,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了。

曹操也非常清楚,想要這些人齊心協力,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地事情。今日大家坐在這裏,說穿了為的就是一個利字。天下熙熙為名而來,天下熙熙為利而去,古人誠不欺我!

坐在最下首的公孫康,是公孫度的兒子,年二十九歲,如今官拜樂浪太守。

這公孫康年紀雖輕,但是頗有能力。年初時當公孫度和樊稠焦灼的時候,正是公孫康出了個主意,與馬韓結親,聯手夾擊樊稠,使得樊稠兵敗,自刎於樂浪。

至於結親的人,就是馬韓的郡主和公孫康。

公孫康說:“丞相所言極是,我父因身體有恙,未能前來。不過在我出發前,父親曾說過,一俟丞相用兵,他將於幽州配合,定牽制住那乞活軍,不能動彈半分。”

曹操也明白,這是公孫度如今能做到的極限。

他得幽州並不久,而幽州又是苦寒之地,此前近十年中,戰事接連不斷。加上他又與樊稠一場惡戰,雖去了後患,可是元氣大傷,正是需要休養的重要關頭。

此次出兵兩萬,已經是公孫度的極限。

而且能拖住乞活軍,於曹操來說,更是一件大好事……比起那帶著十五萬兵馬到處耀武揚威地袁尚,公孫度所表現地誠意,無疑讓曹操更高興。而袁尚聽公孫康說完,薄薄地嘴唇劃出線,嘴角微微上揚。

顯然。他並不看得起公孫康。

在七家諸侯當中,公孫康地背景恐怕是最為低下。

哪怕是劉備,如今也掛著個郡馬地名頭,而且又是國姓。雖說早年有點瑕疵,也說的過去。孫策和曹操,是官宦世家出身。當然孫策的底子相比之下,弱了些。至於劉表劉璋,正經的漢室宗親,當朝漢帝的叔父輩兒,而袁家。更是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