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 ( 6204 )(第2/3頁)

伊籍這番話,正中曹操下懷。

當下點頭答應,命程和伊籍負責處理此事。

楊彪等人,如今已如喪家之犬,能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就已經足夠。若是說不通,再由曹操出面勸說,到時候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且,曹操現在的心思,也不在這裏。

“仲康宗嗣,隨我出去走走吧!”

宗嗣,是曹彭的表字。二人聞聽,立刻應命。

自有親隨安排好馬匹,曹操跨上了絕影,帶著許褚和曹彭,自迎春門出了陽。

一行人一路上並沒有什麽言語。曹操也顯得非常低落。

出陽二十裏,就是北邙山。昔年董俷曾在這裏建立了北邙山莊,後來薰俷在安定開府,北邙山莊也就交給了董卓。曾有一度,董卓甚至希望能在這扇莊裏終老。

不過,山莊如今已經變成了廢墟。

早年那連雲的房舍,也都成了一地地碎磚爛挖。

曹操在山莊外跳下了戰馬,漫步走進了山莊之中。許褚和曹彭二人相視一眼。示意親隨在外面守護。二人隨著曹操。一起進了山莊,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停了下來。

這裏,有一座墳塋。

很簡陋,遠遠看去只是一個土丘。

墳塋的旁邊,豎著一塊石頭。上面有斑駁的痕跡,隱約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字跡。

“故太師董之墓!”

曹操撫摸石頭上的字跡,自言自語:“哪怕生前是何等的顯赫。到頭來還是一掬黃土而已……恰似那食盡鳥投林,只剩下白茫茫一片,真幹凈……西平這話,端的道盡了人世滄桑啊。”

這墳塋,正是董卓之墓。

當初董卓被殺,落得個屍首不全。

曹操和董卓之間,並沒有什麽恩怨。相反,董卓對他地賞識。曾令曹操感激萬分。

說起來。只是政見地不同。

不管當初殺得多麽慘烈,可並不會影響到曹操對董卓地看法。

所以,在當初占領陽之後。曹操秘密命人收攏了董卓的屍首和衣冠,葬於北邙。

思緒起伏,仿佛回到了往昔的歲月之中。

當年董俷在陽開賭,擊鞠大賽何等的興旺,可是現在,誰還能記得當年的日子?

薰俷……

曹操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那張獅鼻闊口,橫眉細目的醜陋模樣。

終於打算出手了嗎?

上一次我敗給你,卻不代表著這一次,我也會敗給你……今日地董西平,已經不是當年的董家子。可是如今的曹孟德,一樣也不是當年被你逼得躍馬水的曹阿瞞。

真是期待,能和你再一次交鋒!

曹操的臉上,浮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突然轉過身子,“仲康,子義他們和我們分開,已經有幾天了?”

許褚掰著手指頭想了想,“已經有七天了……算算時間,如今差不多也該抵達函谷關了。”

曹操頷首,輕笑一聲,沒有再說話。

朝著西北方看去,目光格外的冷幽深邃。

西平賢弟,看起來這一次,哥哥是要搶一步先手了……而你,又會做出什麽反應?

******

按照郭嘉等人的計劃,迎奉漢帝地同時,務必要打開關中地大門。

這大門,就是指的函谷關。

奉命鎮守函谷關的,是西涼名將楊維。

此人原本是牛輔麾下地大將,在隴西等地頗有名氣。曾率領十余騎,殺退千余名盜匪,武力之高,被譽為牛輔帳下第一猛將。牛輔被刺之後,楊維率領三千精騎,投靠了李傕郭。

一方面,都是涼州人,李傕郭當然歡喜。

二一來呢,李傕郭帳下兵多,可是能征慣戰的將領,卻不算是太多。

也知道楊維武藝高強,見他前來投奔,二人都非常的高興。當下封楊維做振武將軍,駐守函谷關。李傕郭很清楚,只要函谷關不失,八百裏秦川就會安穩如山。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他們二人有一日會反目成仇。

楊維坐在大帳中,認真的擦拭佩劍。這把劍,是他從一個行商手中花巨資購來的西域寶劍,可削鐵如泥,鋒利無比。楊維視寶劍如命,每一天都要抽時間擦拭一番。

就在這時候,有親兵走進帳內,“將軍,外面有一人自稱是將軍故人,求見將軍。”

“故人?”

楊維一怔,心裏道:這時候會有什麽故人來見我?

“有沒有說叫什麽?”

親兵回答:“他沒有說,只是說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來告知將軍。”

“請他進來!”

楊維收起寶劍,端坐大帳中。不一會兒的功夫。就見親兵帶著一人,從外面走進來。

此人身高大約在八尺左右,生地是豹頭環眼,膀闊腰圓,絡腮胡賽似鋼針。

進大帳中,來人哈哈笑道:“老楊,還記得我嗎?”

楊維一見來人,不由得驚喜萬分。連忙起身。快走兩步。一把就抓住了來人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