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雒陽烽火紀(終) ( 8512 )(第3/4頁)

薰俷沒死?

那不就是說,楊賜和司馬防……

鄭泰心裏咯噔一下,暗自叫苦:不曉得那楊彪知道這消息後,會是什麽反應呢?

他才不會相信。薰俷會放過楊賜和司馬防。

“李將軍。為何不追擊?”

鄭泰大有恨鐵不成鋼的意思。你們手裏幾萬人馬。為何要懼怕薰西平一人?不是說過了嗎?就算他董西平厲害,萬夫不擋之勇,難道他還真的可以抵擋住萬人?

理論上而言,鄭泰想的不錯。

可是他沒有經歷過戰場上的撕殺,沒有看到過那絞肉機地模樣,說起話來自然輕松。

李傕郭陰著臉,沉聲說道:“非是我們不願追擊……你看看城外地樣子。你再看看這滿城士卒地狀況。薰西平號稱涼州軍第一武將,如今又有華雄徐榮二人……你知不知道這兩個人在涼州軍的威望?追擊……哈,我擔心追擊不成,反被殺。”

鄭泰走到垛口,向外看去。

這一看,卻讓他忍不住激靈靈一個哆嗦。

戰場上的死人,和他平時看朝廷處決人的情況那是完全不一樣。

這一看,鄭泰也不禁心裏發寒。結結巴巴的說:“這些人。都是薰西平一人所殺?”

李傕郭沒有回答。

而鄭泰看城頭上士兵的表情,也知道李傕郭說的不差。

城門大開,有一個個士兵魚貫出城。收拾戰場上地殘骸。賈和帶著幾個幸存下來的護衛,把馬超和牛吉的屍體都收攏起來,默默的趕著牛車,回陽城內。他沒有去找鄭泰,而是直接回了他們在壽春門外的住所。至於心裏是怎麽想,無人知曉。

鄭泰想起了一件事。

“二位將軍,可曾見到傳國玉璽?”

李傕郭一怔,搖搖頭說:“未曾見到……傳國玉璽,不是應該在皇上的手裏嗎?”

鄭泰先一怔,大叫一聲:“不好!”

“公業,什麽不好?”

“那傳國玉璽,傳國玉璽一定是在董家子的手裏。”

“那又如何?”

“二位將軍難道不明白嗎?沒有傳國玉璽,皇統就無法確立。就算是皇上下旨,沒有玉璽,各地諸侯都可以拒不奉召,以為矯詔。不行,絕不可以讓董家子帶走玉璽。”

廢了老半天的力氣,不就是為了占據大義,為了皇室正統?

李傕郭面面相覷,突然間反應過來,厲聲吼道:“來人,馬上給我召集人馬。”

沒錯,是不能放過董俷!

若是那家夥拿著玉璽,可別忘記了,那可是會釀成大禍。

不過,這時候鄭泰反倒是冷靜了下來。

薰俷根本沒有見過董卓,自然不可能拿到玉璽。唯一地可能就是,薰卓早已經把玉璽交給了董俷。那麽薰俷從臨涇來祝壽,自然也不可能隨身帶著那一方玉璽。

只希望,那些人可以成事。

不行,這樣做卻是不太安全……

鄭泰眼珠子一轉,低聲和身邊親隨說了兩句。那親隨點點頭,立刻急匆匆地離開。

李傕郭這時候已經點齊了兵馬。

“公業,我們現在就去追擊董家余孽,一切就拜托你了。”

李傕二人並不害怕鄭泰會鬧事,因為涼州兵馬幾乎被他二人全部帶走,他鄭泰就算是再有本事,也鬧不出什麽動靜。最重要的是,這京兆之地,除了涼州軍之外,就沒有第二支兵馬。

韓猛李通,一時半會兒不可能得到消息。

就算得到了消息,他鄭泰還不是要靠他二人嗎?至於關東諸侯,哈,曹操在河內和袁紹打得不亦樂乎,豫州如今亂成了一團麻。只要殺了薰俷,拿了

大事可成。

這二人現在也不覺得害怕了,安排了幾個親信之後,帶著人就從陽開拔出去。

隨著李傕郭的離去,陽十二城門緩緩地關閉起來。

鄭泰長出一口氣,嘴角流露出一抹詭異地笑容。他帶著家將走下城樓。不過並沒有去皇宮,而是直接回了家。鄭泰住在永安門大街上,不算繁華,不過很安靜。

回到家,直接就進了書房。

在書房裏,坐著一人,年紀約二十三四,身高八尺。生的膀闊腰圓。一臉的忠厚。

種劭正和這人說話。見鄭泰進來,兩人同時起身。

種劭拱手,一揖到地,“若非鄭公,家叔之仇不能得報……當日在南宮時,若非鄭公,申甫已成死人。從今以後。申甫必將效死命與鄭公,請受申甫一禮!”

寫到這裏,也許會有人覺得奇怪。

種劭當日火燒南宮門,怎麽可能逃出生天?

其實很簡單,鄭泰早就看出,種拂等人的計策不能成。只是作為死間,卻不好出面。

當種拂行動之後,鄭泰手持袁隗的印信。找到了種劭。

他勸說種劭盡力忍耐。而後火燒南宮,造成了一個假象,那就是種劭葬身於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