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群雄鬥呂布 ( 6777 )(第2/4頁)

誰也不知道,對方究竟有多少伏兵。

護衛中軍的高覽一看情況不妙,立

人馬撤退。

而白馬義從剛剛占據了上風,不想後軍一動,卻頓時也有點亂了。

關內坐鎮的高順一見這種情況,召集陷陣營殺出虎牢關。刹那間,虎牢關外是人喊馬嘶,喊殺聲震天。

帶張遼和呂布兩軍匯合,公孫瓚也抵擋不住了。

帶著人馬撤退,一直被呂布等人追殺了十幾裏路。方才聚集殘兵敗將。與主軍匯合。

這一戰,聯軍付出了近萬人的損失。

更重要的卻是那軍中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

袁紹醒來。清點人馬之後才發現,山陽太守袁遺,也就是他那本家地兄弟,竟然喪命於亂軍之中。

兩戰兩敗,還損失了兩路諸侯。

袁紹這輩子都沒有遇到過這麽憋氣地事情,在中軍大帳中當時就再次吐血昏迷。

另一邊。公孫瓚正好奇的打量著眼前的三員小將。

“沒想到,我軍中居然還有這樣地人物。”

公孫瓚嘖嘖稱奇,詢問之下,才知道這三員小將,都是剛在漁陽投軍。那趙雲,出生於常山真定,表字子龍,年二十一歲。拜師於三大宗師之一,槍絕童淵門下。

夏侯蘭是趙雲不但是同年,更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

趙雲學藝的時候,夏侯蘭也跟著去拜師。但是童淵卻沒有收留他……這夏侯蘭。有一股子韌性。童淵雖然沒收他為弟子,卻硬是留在童淵的家中。當起了小廝。

趙雲練武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看。

童淵也不趕他。趙雲是個武癡,而夏侯蘭則喜歡戰陣之法,時常閱讀童淵書房裏的兵書戰策。

二人學藝六年,出師之後,與途中偶遇田豫。

公孫瓚一打聽不要緊,這田豫地來頭更大。田豫比趙雲小兩歲,年十九,出生於漁陽雍奴,為當地大族田氏族人。表字國讓,自有熟讀兵書,且弓馬嫻熟出眾。

說實話,公孫瓚一開始很開心。

可是聽到田豫的來頭,卻不禁生出了一絲警覺。

趙雲,一介武夫,夏侯蘭更是為趙雲馬首是瞻,皆不足為慮。唯獨這田豫,出身望族,其成就……

公孫瓚這個人,什麽都好,就是有時候這心胸有一點點的小。

他看的出來,趙雲、夏侯蘭和田豫關系甚好,這三人如果擰成了一股繩,他日還有他公孫瓚的活路?

臉上依舊是帶著盈盈笑意,好言寬慰三人。

這時候,袁紹派人前來找公孫瓚商議事情,公孫瓚當下領命,急匆匆的就走了。

公孫瓚,那是趙雲心目中的英雄,大漢邊塞的守護者,此刻趙雲,正沉浸於快活之中。能投效公孫瓚,又在虎牢關下,鬥呂布,而且是不分伯仲,甚至略占上風。

這種喜悅,卻是苦練六年武藝地趙雲,未曾體會過的。

趙雲很開心,夏侯蘭自然也非常高興。唯獨田豫,微蹙眉頭,輕輕的嘆了一口氣。

“國讓,你為何嘆氣?”趙雲問道。

田豫苦笑一聲:“這一次,只怕是我連累的二位兄長。”

趙雲奇道:“兄弟你這是什麽意思?”

“兄長難道沒有看出來嗎?奮威將軍並沒有給我們安排事務,只怕是因我背後家族,而生出顧慮吧。”

趙雲搖頭笑道:“果然,你太多心了!”

對於兩個在山裏長大,並且沒有和多少人接觸過地青年而言,自然無法看出裏面的端倪。

而田豫不同,生於大族之中,對於人情冷暖,頗有了解。

只是看兩個兄長此刻都很高興,那到了嘴邊地話語,又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也許,真的是我多心了……也許,真的是我想的太多……算了,還是再看一看吧。

******

袁紹悠悠醒來,只聽到營帳外,傳來悲戚歌聲。

掙紮著坐起,輕聲道:“外面誰在歌唱?”

高覽說:“是漁陽太守公孫瓚大人麾下的白馬義從。今日公孫大人的白馬義從斷後,死傷慘重。按照他們家鄉的規矩,收攏死者屍體後,就要歌唱,算是招魂吧。”

“白馬義從,竟強悍如斯?”

“正是!”

高覽猶豫了一下,“公孫大人的部下,多是與塞外胡人交鋒,算是強悍之軍。今日主公在陣上昏迷,若非公孫大人和他麾下的三員大將拼死抵擋,只怕我軍兇多吉少。”

袁紹一蹙眉頭,不由得為公孫瓚的武力所擔憂。

“去請公孫將軍。”

“喏!”

高覽不明白袁紹這時候請公孫瓚前來是什麽意思,可是主公有令。他也不好追問。

不一會兒。公孫瓚走進了營帳。

“盟主,可好些了?”

一句慰問的話語,在袁紹地耳中。卻變得有些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