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建春門血案(一) ( 8887 )(第2/5頁)

可沒成想,卻聽到了皇甫嵩之死的謠言。更有一名當年皇甫嵩地親兵偷偷上門,告知馮氏那殺害皇甫嵩的兇手,就是如今在陽生命彰顯的薰家子,董俷薰西平。

論輩分,皇甫嵩是馮氏的侄子。

論交情,皇甫規死後,皇甫嵩對馮氏也是非常尊敬,從未有過半點懈怠。

聽到這謠言後,立刻召集皇甫家上上下下三十余口,外告狀。

聽到張鈞詢問,馮氏的眼圈一紅,嫻靜甜美的面容流露出悲苦之色。

“張議郎,妾身今日是要為我那侄兒求個清白。如今陽滿城流傳,義真死於董家子的手中。難道議郎您就沒有聽說過嗎?可嘆人情冷暖,議郎卻是第一個來詢問的人。”

張鈞臉一紅,有些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怎麽可能沒有聽說,只是這事情關系重大。一方是已經破敗的皇甫家,一方卻是如日中天的涼州刺史,你讓滿朝臣工能如何選擇?更何況,誰也都知道。薰家子那是個蠻橫地貨色。又要和蔡結親,兩家的權勢相合,只怕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這種事,沒有真憑實據,誰敢摻和進來?

但張鈞性情還算耿直,當年和皇甫嵩地交情也算不淺。

聞聽馮氏這話,說道:“夫人,非是我等不聞不問,只是這種事情沒有證據。只憑謠言如何能讓人信服?若夫人您能提供出足夠地證據,張鈞拼著一死,也要主持公道。”

“張大人……”

馮氏眼中流出兩行清淚。卻是梨花帶雨般,令人更感風情。

也難怪,疾風知勁草,貧賤見真情。在如此關口,能有人挺身站出來說話。又如何不感動?

“妾身並非沒有證據。昨日曾隨我侄兒前往潁川的親隨過來,告訴我說殺我侄兒的兇手之一,就是那惡漢董西平。他還留下了證詞,並願意隨時為我等出面作證。”

“當真?”

“妾身若是有半句謊話,則天打雷劈。”

“既然如此……請將證詞和狀紙交給我。若夫人信得過我,我將親自向皇上稟報。”

“堅壽。把證詞拿過來!”

一個青年走上前,將一份以鮮血所書的狀紙,連帶著證詞遞給了馮氏。

這青年名叫皇甫堅壽,是皇甫嵩的兒子。

馮氏把狀紙和證詞放在了張鈞手中,“張大人,這狀紙乃是我皇甫家上上下下三十七口人鮮血所書,證詞也是那親隨昨日所留下。我等就在這裏跪等,拜托大人!”

“拜托大人!”

馮氏叩首。皇甫家的人也都伏地高呼。

張鈞只覺熱血沸騰,抓著狀紙和證詞,大聲說道:“世人都說人情冷暖,可這世上總還是有心懷公義的人。張鈞不才,定將這狀紙和證詞呈遞皇上,為義真討回公道。”

說完,他蹬上車,命人將車輛駛向南宮。

皇甫堅壽輕聲道:“叔婆,張大人,真的能為我父伸冤嗎?”

馮氏輕輕搖頭。“我不知道。只希望能如張大人所說的那樣,這世上總還有正義二字。”

說完。她不再發言,靜靜地跪在原地。

皇甫堅壽等人也不再說話,陪著馮氏一起等待,等待著那‘正義’能夠再次出現。

******

正午過後,漢帝劉宏終於發出了旨意。

緝拿董俷,交大理審問。廷尉伍瓊主審此案,一應人等不得插手過問。

畢竟,不論是皇甫嵩還是皇甫規,在朝中頗有人望。如今一見如此局面,立刻有無數人蜂擁而上,痛斥董俷在陽的罪行。連帶著氣殺許劭的事情,也被翻了出來。

當天晚上,董俷正在家中吃飯。

忽有公人前來,要捉拿董俷前往大理。

沙摩柯第一個就怒了,“豈有此理,我倒要看看,誰敢拿我二哥。”

典韋冷哼一聲,也拍案而起。

成蠡帶著巨魔士在府門外呼啦啦就拉開了隊伍,沉靜地隊列中,散發出無盡的殺意。

前來緝拿董俷的,是大理左平慮,少年時曾六經博士鄭玄門下聽講,精通律學,頗有名氣。可看見巨魔士這般兇猛的模樣,也不禁嚇了一跳,遲遲不敢有行動。

雙方對峙,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更有北都尉謝援在聽說了消息之後,帶著本部人馬,飛快地趕來迎春門支援慮。

謝援和董俷曾經見過面,也算是點頭之交。

可他的妻子卻是皇甫嵩的女兒,這事情牽扯到謀殺他老丈人的兇手,豈能放過董俷。

謝援出動,其兄長謝堅也當然不能坐視。

一炷香的功夫,慮一邊就聚集了上千人,把個迎春門大街堵得是嚴嚴實實。

市井小民自然不會在意誰好誰壞。

只是這種熱鬧可以看,當然不容錯過。平慮,奉上面緝拿兇手董俷。爾等若是聰明,立刻讓開道路,獻出董俷,否則休怪我們手下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