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短歌行

越徐無山,過盧龍塞,偷襲柳城。

其間數百裏之遙,即便道路荒涼,百裏不見人煙,曹操雖竭力隱藏行跡,但最終還是被袁熙蹋頓發現。遼西烏丸調集數萬兵馬,在白狼山攔截曹操。論兵力,曹操不占優勢;論地理,曹操是客,而蹋頓是主。這原本應該是曹操一場慘敗,卻最終以曹操獲勝,告一段落。

時,曹軍輜重在後,甚至少有甲士。

而烏丸數萬突騎來襲,曹軍卻絲毫不亂。曹操命張遼結陣,阻攔烏丸騎軍。而後與荀攸登高瞭望,見烏丸軍人數雖眾,卻陣勢不整,毫無章法可言。於是,曹操命曹彰牛剛各領一支騎軍,自兩翼突擊。曹彰更身先士卒,率部殺入敵陣,身中流矢數支,與亂軍之中,斬蹋頓首級。

蹋頓一死,烏丸軍頓時大亂。

在亂戰之中,袁熙被曹彰以曹公矢射殺,死於亂軍之中。

蹋頓袁熙一死,烏丸軍群龍無首。張遼趁勢掩殺,斬首數千……烏丸軍盡數歸降,曹操命張遼趁勢繼續攻擊,於七月二十日,攻克柳城,收攏胡、漢降卒二十余萬,可謂大獲全勝。

白狼山一戰,遼西精銳盡失。

而柳城的丟失,更使得肥如牽招和蔣義渠兩人,無心繼續抵抗。

郭嘉在無終,敏銳的觀察到袁軍的動向,於是命夏侯尚等人立刻發動攻擊,強渡濡水成功。

牽招和蔣義渠見大勢已去,索性不再抵抗。

兩人派遣使者,向曹軍請降。由於曹操不在軍中,郭嘉假丞相之名,接受牽招蔣義渠二人歸降,又收攏袁軍降卒近十萬人,徹底掃清了遼西通道,兵鋒直指遼東,對公孫氏虎視眈眈。

八月初,遼東公孫康請降。

曹操任張遼為渡遼中郎將,統兵五萬,渡遼水,直取襄平。

歷史上,白狼山一戰,也許是袁熙袁尚二人尚存的原因,加之郭嘉病逝,曹操不得不停止攻擊,來了一個坐山觀虎鬥,任由袁氏兄弟逃奔遼東。後來,遼東公孫康雖殺了袁氏兄弟請降,但是曹操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占領遼東。直到曹丕登基,曹氏與公孫氏聯手應對高句麗,曹軍才算是進駐遼東大地。然而在今世,由於袁氏兄弟已亡,公孫康也已無力抵抗。

於是在荀攸的建議下,曹操命張遼進駐遼東,占居襄平。

同時,曹操又交給了張遼一個任務,那就是命張遼攻擊高句麗,已緩解呂氏漢國所承受的壓力。

在幽州之戰開始之後,呂氏漢國依照約定,將高句麗死死拖住。

也正是這個原因,高句麗雖然答應袁熙出兵相助,卻始終未派發兵馬。而高句麗和新羅兩國聯手壓制呂氏漢國,短短數月,已使得呂氏漢國損失巨大。若曹軍再不出兵,呂氏漢國只怕難以堅持。這呂氏漢國,是曹操登丞相位的功臣,更是他的一大功績……所以,無論如何,曹操都不可能坐視呂氏漢國被高句麗消滅。若呂氏漢國滅亡,則再無人牽制高句麗……

建安十二年八月末,張遼自襄平出兵,以牛剛為先鋒,順大梁水入高句麗,攻克迄升骨城,虎視高句麗國都,國內城。這國內城,即後世鴨綠江畔的集安。位宮聽聞曹軍入侵,大驚失色。他連忙從南線抽調兵馬,迎擊張遼。呂氏漢國在歷經數月苦戰之後,終於聽到了好消息!

呂藍立刻命周奇,乘船至遼東,與張遼會面。

十二月,呂氏漢國與張遼聯手,共擊高句麗,令位宮大敗……

……

曹操原本,準備一鼓作氣,幹掉高句麗,徹底平定遼東。

可是,冬季即將到老,遼東那獨特的氣候,迫使得曹操,不得不臨時改變決定,收兵返回。

遼東酷寒的冬天,絕非曹軍士卒能夠承受。

據袁氏降將鮮於輔介紹,遼東入冬之後,氣溫很低,可滴水成冰。若不能適應遼東那特殊的環境和氣候,就盡量不要輕啟戰端,與高句麗決戰。高句麗人久居此地,對遼東的天氣和環境更加熟悉。最好是先熟悉一下這裏的氣候,而後在準備與高句麗交鋒,此方為上上策。

事實上,攻克遼東,已經達到了曹操的目的。

有張遼牽制高句麗,緩解呂氏漢國的壓力,也算是仁至義盡。

而且,入遼之後,曹軍出現了大面積的水土不服症狀。雖說有所準備,可面對這窮山惡水,曹操也只能改變主意。

最重要的,還是郭嘉派人帶了一句話。

“丞相可做好了承擔起高句麗數百萬民眾的責任?”

人常說,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

這治天下,首先就是要讓老百姓吃得飽、穿得暖……高句麗原本就是一個苦寒之地,沒有妥善的安排,曹操還真不敢輕舉妄動。之前,他留下並州不打,而強攻幽州,也正是因為這民生問題。消滅高幹容易,可承擔起並州百萬民眾的衣食住行?曹操還沒有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