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2/3頁)

“此話怎講?”

“他讓咱們攻打隴西,他自武威出兵,奪取河西後,渡河而擊安定和北地兩郡。

可您想過沒有,您若是攻打隴西,就必須在早期承受三郡之聯手夾擊。隴西乃涼州治所,屯紮駐兵。西部校尉王猛,戎丘都尉王買父子,皆虎狼之將,有萬夫不擋之勇。我曾見過那王買,也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況乎那臨洮令石韜,頗有能耐。在臨洮雖只一載,卻令百姓信服;武山氐何等囂張,被他兵不刃血收服。此人有遠謀,加上王猛王買父子,絕不可能一舉攻破。而安定張既,漢陽楊義山,非無能之輩。若連三郡之力,只怕不等馬騰出兵,金城已然危矣。”

閻行所說的楊義山,就是涼州別駕,參軍事,北地郡太守楊阜。

這楊阜本事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東)人,建安四年,以涼州從事的身份,做涼州刺史韋端的使者出使許都,被任命為安定長史。楊阜回涼州後,關中諸軍問袁紹曹操誰可獲勝,楊阜回答:袁紹寬厚而不果斷,好謀略而缺乏決策。不果斷就沒有威嚴,缺乏決策,就會誤事。雖然現在強大,卻不可能成就大業。

而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斷應變毫不猶豫。法令統一,而軍隊精良。能使用不循常規之人,所任用的人,也都能各盡其力,是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可以追隨。

也正是因為他這番話,最終使得涼州諸將沒有行動。

不過,楊阜也很傲氣,不願意擔當一個副職,於是便辭去了安定長史的職務。

建安八年,張既出任安定太守後,想要征辟楊阜。但涼州刺史韋端卻任命他為涼州別駕,參軍事,令張既感到可惜。於是張既又通過鐘繇向曹操舉薦楊阜,幸好曹操對楊阜有印象,就對鐘繇說:“既然義山不願為長史,那就做太守吧。”

於是,楊阜在建安八年冬,受漢陽郡太守。

同時韋端又不願意放棄此人,便讓他繼續兼任涼州別駕參軍事……

閻行點出張既楊阜兩個人,在關中頗有名望。韓遂一聽到這兩個名字,不由得眉頭緊蹙。楊阜和張既,一個謀略過人,一個能治理地方,都是關中的名士,與關中世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兩個人,再加上隴西……韓遂也有些頭疼。

“丈人,就算丈人可請來河湟精兵,就算最後能大獲全勝,只怕也會損失慘重。

到時候,他馬壽成渡河而擊,拿下了北地和安定之後,下一步會對誰出手?依我看,他未必會立刻攻擊關中,而回將金城掌控於手中。如此一來,他將一統涼州,就算將來司空派兵前來,他也能用擊殺叛逆的名頭推諉丈人,而後坐鎮涼州,做他的涼州王。司空有心對他用兵,也要考慮一下,這其中的利害得失。”

閻行一番話,說的韓遂冷汗淋漓。

他大聲道:“若非彥明所言,險些中了馬賊算計。”

搔搔頭,韓遂徘徊兩圈,“既然如此,我便不出兵,彥明以為如何?”

“不可!”

閻行再次搖頭,“不出兵,勢必會激怒馬賊,弄不好他會立刻出兵攻打。丈人莫忘了,韋端老兒對我兩家一直有猜忌,若非馬韓聯手,他早就對咱們用兵了。

這時候,如果咱們相互攻擊,最後得益的人,必然是那韋端父子。”

韓遂深吸一口氣,苦笑道:“出兵不是,不出兵也不是……那我當如何為之?”

“如今之計,丈人當將出而不出。”

“將出而不出?”

韓遂眉頭攢動,陷入沉思之中。

“我有一計,可使丈人無憂。

令河湟胡騎,攻占河關,而丈人領兵奪取榆中、勇士之後,屯兵牧苑,便停止攻擊。如此一來,馬壽成必無話可說。他若能奪取河西,渡河攻擊安定,則丈人繼續進擊;若馬壽成失敗,丈人可以順勢收兵,出兵平叛,順勢奪取武威郡。

到時候,丈人坐擁金城武威,照樣是一方諸侯。

而且此後再也無需擔心馬騰衿肘,西域之利盡收丈人手中,丈人何樂而不為呢?”

韓遂聽罷,不由得連連點頭。

閻行之計,就目前而言,的確是最好的辦法……

他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條線,半晌後嶄露出笑容,“彥明所言極是,就這麽辦!”

……

建安九年二月,並州刺史高幹自西河出兵,強渡通天山,攻占了河東郡的蒲子縣。

河東太守曹仁大驚,忙下令中郎將甘寧,出兵迎敵。

同時,曹仁緊急向長安求取援兵,衛覬不敢耽擱,從關中抽調三萬兵馬,自龍門山入河東郡,馳援曹仁。一時間,河東郡烽火連天,局勢更變得格外緊張,戰事一觸即發。

建安七年才經歷過一場兵禍的河東百姓,都感受到了莫名的壓力。這好端端,怎地又要開戰?高幹前年才被趕走,怎麽今天又派兵前來,莫非又要有一場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