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

蘇由走了!

他不得不暫時離開紅水縣。

不過,蘇由並不是隨蘇雙一同返回中山國,而是另有任務。在離開紅砂崗的時候,蘇由就得到了蘇雙的吩咐:不管發生什麽事情,都不可以離開河西,必須要在可能的站穩腳跟,得到曹朋的認可。唯有這樣,蘇家日後遷來河西,才可以獲得更大利益。蘇由並不是商人,早年間還曾在安平書院讀過書,被舉為孝廉。

安平書院,並不為後世人所知。

提起三國,人們很容易想起潁川書院、水鏡山莊等地方,但實際上,安平書院的地位絲毫不遜色於潁川書院。在河之北,有三大書院,分別是巨鹿學舍,安平書院和東武書院。其中,巨鹿學舍是官辦機構。而安平書院和東武書院,則屬於私立書院。這兩家書院出自一姓,卻有分屬兩家。安平書院屬博陵崔氏所創,其代表人物,便是前太尉之子崔均,以及崔均之弟,崔鈞……呵呵,您沒看錯,是崔鈞和崔均。也許崔均的名聲不算顯赫,但他的兄弟崔鈞,卻極有名氣。

此人,便是襄陽四友之中的崔州平。

東武書院,為清河崔氏所有。

這兩家本為一族,後分裂為博陵清河兩宗。兩宗之間的明爭暗鬥從未停息過,相互間一直在較勁兒。蘇由,屬於博陵崔子弟,擅長經典。中山國蘇氏,累世經商,成為今日河北巨賈。但到了蘇雙這一代後,敏銳的覺察到,單憑商人的身份,很難使蘇氏成為真正的豪門望族,於是便著重培養蘇由,希望蘇由將來可以在士林中有所作為。唯有這樣,中山國蘇氏,才有可能真正的飛黃騰達起來。

只可惜,蘇雙的這個計劃還未來得及實施,袁紹已經戰敗。

本來,蘇雙已絕了讓蘇由入仕的念頭。可是碰到曹朋後,他這個想法便死灰復燃。

家裏的生意,不需要蘇由費心。

自有蘇雙次子蘇平來負責打理。蘇由只要能夠在曹朋帳下站穩腳跟,便是對蘇家最大的貢獻。蘇由這次離開紅水縣,是奉曹朋之名,前往富平,起出張家庫藏。

八千漢奴的到來,的確是緩解了曹朋人手的壓力。

可同樣的,也給曹朋帶來了一個新的難題……糧草、輜重,以及各類的生活物資。

曹朋本來準備晚一點再起出富平庫藏,可隨著八千漢奴的到來,令他不得不提前行動。否則,但只是這八千漢奴的溫飽,就足以讓他感到頭疼。在決意起出富平庫藏的同時,曹朋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許都,希望能尋求到更多的幫助……

河洛換裝已經完畢,接下來將會開始在關中換裝。

當新的軍械裝備送抵關中時,會有大批陳舊的輜重裝備被淘汰……

按照規矩,這些裝備軍械,由武庫令清點登基造冊,而後進行處理。比如那些被淘汰下來的環首刀,會被送往河一工坊回爐。執掌換裝事宜的人,便是許都城門校尉,也就是曹朋的老爹曹汲。曹朋思來想去,似乎也只能從這方面著手。

曹軍被換下來的軍械,在中原地區並不值錢。

可是在西域,在漠北……這些東西,還是能產生一些價值。

曹朋現在需要大量的物品,單純的依靠朝廷供給,顯然也不太現實。

曹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河北,輜重糧草軍械,優先供給河北戰場。至於河西……說實話能夠得到的支持並不多。如果不搞些歪門邪道,曹朋還真不知如何是好。

前世,最討厭的就是這種事。

沒想到重生三國,卻要做這種違法之事。

曹朋在心裏,也只好暗自安慰自己:為崇高的目標,老子可以不擇手段……

驅逐胡虜,振興河西!

似乎算得上崇高目標了吧……

……

八月二十六日,廉堡外城建設,已經竣工。

根據賈逵送來的名冊,廉堡如今有軍卒一千三百人,其中騎軍三百有余。這些騎軍,是從廉堡附近部落裏挑選出來的青壯,但還未形成戰鬥力。廉堡如今登記在冊的百姓四千余人。其中漢民不足四百戶,甚至不到廉堡總人口的一半。而其余人口,多為歸化胡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千余胡奴,進一步造成了胡漢人口比例的失調。

賈逵認為:“若胡漢比例超過七成,勢必會令廉堡的局勢變得復雜。”

在認真考慮過後,八月二十八日,曹朋從紅砂崗送來的八千漢奴中,抽調出四百戶,約兩千人送往廉堡,以增加漢人在廉堡的人口比重。對此,賈逵在欣喜的同時,又哭喪著臉說:“一下子增加兩千人口,廉堡的糧草必然會出現失控。”

糧草充足時,人口不足。

人口充足時,糧草又不夠……

而今已進入晚秋,待入冬以後,糧草問題必然變得更加嚴峻。